他自己闲暇时也忍不住这么想。
乞塔德只比他大十岁,但与他相处下来让他感到了无论是在部落还是在莫斯科从未有过的舒服,而他母亲嫁给他后同样如此,从她冒着危险一连为他生下一儿一女就知道了。
阿沙莱虽然是特鲁琴最早的几个旅长之一,并做出过带兵深入德意志地区援助腓特烈的惊天举动,但最近十余年他不是在驻外大使的任上,就是担任大省高官,军事上的活计显然有些陌生了。
眼下显然又是深入异域,他不得不慎重。
实际上,以前带兵奔袭德意志时他手下的兵力才五千人,拥有的也是后装燧发枪,现在完全不同了,他在天津附近已经有了一个军的实力!
而面对的清国,实力显然远不如俄奥联军。
一想到这里,他终于释然了。
但问题还是有的,北京、天津附近有十几万大军,此时的清军战力还是颇为强劲的,一不小心还是有战败的风险的。
这一次,他让阿海镇守河仙镇,将周吉勋带了过来,此人在远东地区担任情报总管长达十三年,又长袖善舞,对于清国的了解和认识远在他之上。
故此,虽然手下将领众多,他一开始的目光还是投向了周吉勋,他知道,无论是马尔哈、桑吉策、哈拉奇,还是庄霁云,都无法在一个完全能陌生的异域提出最为合适的军事策略。
周吉勋身边还有一个人,年约三十,完全一副清国北方汉人模样,此人才是此次大战的关键。
他叫元应叹,就是时任天津知府元光的远房侄子!
元应叹在十余年前曾跟着他父亲到广州经商,很不幸成了特鲁琴的俘虏,与一般清人不同,元家是我大清少数一些很早就“睁眼看世界”的商人家族,并一直作为十三行的外围商人存在。
清朝的文官地位已经远不如明朝,虽然他的叔父是进士,那时就已经是香河县知县了,但元应叹一家并没有从他那里捞到太多的好处。
对于遥远的欧洲,元家居然是主动愿意前往的,像他这样的清国商人自然少之又少,当时帖木儿看重的除了农户便是工匠,商人自然是以自愿为主。
来到欧洲后,元家重操旧业,很快就成了特鲁琴有数的商人,但元应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