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威压才有谈判,这自然是特鲁琴人对清廷拖延谈判的反应,但这样的招数是像清国这样的朝廷从未预料到的,于是,他们只得重开谈判。
但作为兼着提督操江重任的两江总督萨载显然不想就这么完了,得知又有一支特鲁琴人的舰队,还是数量更为庞大的舰队又驶近江宁时,立即做出了反应。
不过,萨载虽然想做出“雷霆一击”,但清廷的长江水师却有些尴尬,时至今日,他们在长江上的水师船只不仅比不了特鲁琴人,估计连明朝都比不过,明朝至少还有一些高达两层的大型鸟船。
而清国由于承平日久,水师最多的只是一些小型的唬船,讲究的是机动性,最大的唬船连特鲁琴人最小的赛音号的一半都不如,而长江水师总共只有一万人,还要遮护整个从宜昌到吴淞口的江面,分散到各处的水师船只就更少了。
但萨载还是想出了办法,他大肆搜刮民船,然后堵在江宁到镇将之间的江面,准备来一个火烧连营。
特鲁琴人的铁甲舰队已经开往天津了,来到这里的分舰队还是木制分舰队,不过特鲁琴人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虽然是木制分舰队,但其水线以下敷有铜皮,水线以上则涂有防火涂料。
但这只是在双方水师对战时以防万一的,如果一艘木制军舰周围满是熊熊燃烧的船只,在高温烘烤之下,这些涂料肯定是抵挡不住的。
前来的分舰队司令是以前参加过香港之役的水师将领、阿塞拜疆人阿齐兹,拉甘港海军学校出身,而陆军团长则是罗芳伯之弟罗台伯,同样在香港军政学校读过三年。
两人都是从琉球、基隆港赶来的,时下二人都是三十来岁,浑没有将清军水师看在眼里。
不过轻视归轻视,正常的侦查工作还是少不了的。
由于有了电报机这个逆天神器,以前用两艘赛音号前出侦查的方式就不需要了,使用一艘赛音号就可以了。
时至今日,特鲁琴麾下的木制分舰队自然也是与时俱进,长达三十米的军舰如果在清国那里肯定是“巨舟”,但在特鲁琴人那里只是最小的军舰。
虽然是最小的,主要用途也是侦查、通讯,但其武备也不可小觑。
其首层甲板正中主桅杆附近有一座旋转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