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人数也不少,乌压压的一大片,几乎与伊纳勒差不多,打的也是月即别山鹰旗”
当他刚刚穿好衣服准备前往营中的了望台观战时,卫兵通报又来了一名使者!
哈拉奇笑道:“肯定是阿达尼的人,既然伊纳勒来到了这里,说明白沙瓦已经失陷,我军又出现了,他不可能再夺回白沙瓦,为今之计只有依靠我军帮助他们夺回”
果然,那名使者提出的条件竟与伊纳勒一模一样。
割让科哈特!
哈拉奇自然答应了,不过具体签订协议也要等到两家分出胜负才行。
当然了,对于这两家哈拉奇也没有完全相信,他还是让手下做好应战准备,随身携带的轻便短管火炮、迫击炮都在矮墙边严阵以待。
站在营中的了望台上,只见肤色黝黑、面庞枯瘦、服饰偏深的加兹尼人与肤色偏白、满面横肉、服饰偏浅的乌兹别克人在科哈特平原上正在酣战不休。
可以看得出,加兹尼人的战马普遍偏矮,多半是当地马与蒙古马的杂交,而乌兹别克人的战马普遍高大一些,肯定是引入了泽拉夫尚河汗血宝马的血统。
乌兹别克人有战马的优势,加兹尼人则是悍不畏死,双方一时谁也奈何不了对方,战事也一时半会儿不会结束。
哈拉奇的大营就在大战的正中央,与他们相隔的只有一道高约一米五的矮墙,哈拉奇的人数只有三千,交战双方的人数都是上万,大营孤悬于战场之中,犹如一艘漂泊在惊涛骇浪中的小舟,但双方都下意识地避开了大营。
这倒是一大奇景。
观战了半晌,哈拉奇有些意兴阑珊,便走下了了望台。
也是,都是在马上用冷兵器肉搏,刚开始时看的热血沸腾,看多了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反观特鲁琴以手枪为主的骑战看起来简单粗暴,实际上高效得多,那才是十八世纪骑战应有的。
半日后,外面的喊杀声逐渐平歇下来。
哈拉奇问道:“结束了?”
卫兵回道:“似乎并没有,但一开始是阿达尼军缓慢向东退却,伊纳勒并没有追,没多久他们也拔营而去,不过却是向北”
哈拉奇赶紧从地上坐了起来。
“难道是阿达尼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