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就暴露出来显然不是好棋。
在乞塔德的影响下学会了围棋的帖赤那坚信这个看法。
但问题又来了,由于他兵力少,马上就要面临两倍多敌人的进攻!
苏沃洛夫有三万人,奥地利军不像俄国人,他们也是小师,每个师在九千人到一万两千人不等,而帖赤那在损失了一个旅后便只有八个旅一个团,总共两万五千人了。
幸亏他背靠着文尼察城,那里可以给他源源不绝的粮草供应,而这里的黑土地不像北面,到了三四月份的时候,可以挖掘大量的黑土装填草袋子设置阵线。
于是,在文尼察城的北面、西面、南面,他设置了三个阵地,北面、南面各有两个旅防御,西面则有三个旅,他自己带着一个旅以及军部那个团入驻了文尼察城。
由于拥有火力优势,特鲁琴人设置的防御阵线显然不会像俄军、奥军那样有层层壕沟,只是简单地在外面设置了两道深越一米二、宽约一米的堑壕,堑壕外面安置了两层装填了泥土的草袋子。
这样的阵线在如今的欧洲人来看是不可想象的,他们自己设置防御阵线,那必定是深沟高垒的。
但已经进入了近现代火器时代的特鲁琴人就无需如此了。
他们的火力密度和射速完全可以击退敌人的全力进攻。
为了躲避敌人的火炮,特别是从天而降的榴弹炮,他们还在堑壕里挖掘了可以躲避的防弹坑。
再加上文尼察城城头的远眺作用,观测手就可以在那里对敌人的炮兵阵地和可能前来进攻的军队数量做出准确的观测和判断。
帖赤那此时心里完全平歇下来了。
“自己人少,敌人必定会主动进攻,那么我就用这道防御阵线来消耗他们”
他也想到了奥地利人或者北波兰人会不会从北面抵近文尼察,不过最后还是否决了。
“劳东是奥地利人此时最有名的将领,也是深受皇帝约瑟夫二世以及玛利亚皇太后信任的将领”
(本来是冯拉西将军更受信任的,但由于冯拉西死于奇袭柏林之役,劳东就脱颖而出)
“他率领的军队肯定是奥地利人的精锐,对于奥地利人来说,如果利用文尼察之役大量歼灭我军,并获得西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