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肯定是护卫黄公质幼子的将领了”
便问道:“他们都叫什么?”
陈兰伯答道:“那宦官叫黎庭轩,安南国与我国不同,宦官进宫后都会改姓,那汉子叫阮励求,却是黄公质的心腹爱将,十分勇猛,说起来他身上也有我华族的血脉,原本是明末时分海陵岛水师的后裔”
“幼儿与他的母亲还待在船上”
听了陈兰伯一番话,刹那间,帖木儿心中便有了一个计划。
便道:“听说这黎朝安南国国王是一个傀儡,肯定也有心向于他的势力吧”
陈兰伯说道:“那是自然,该国大致承袭明制,设有路府县州镇五级官府,其路相当大清一省,路之最高官员叫通判,时下管辖此地的是海阳路,通判姓莫,叫莫登奎”
“莫氏也曾篡了黎氏的王位,后来黎氏复位,莫氏退位,原本两家应该势同水火才是,但由于权臣郑氏的出现倒是让这两家联合起来了”
“民变大起时,莫氏与黎氏往来更密切了,由于郑氏的重点都在西山一带,对于东边临海地区便倏忽了,这才让莫氏占据了海阳路的通判之位”
(鸿基乃至越南与大清接壤的东边地区都属于海阳路)
“对于莫氏来说,就算得知了其境内还有贵国的存在,肯定也不会前来清剿的,因为莫氏好不容易因为变乱横生才得了这么一个关键位置,岂能轻易失去?”
“莫氏自从失势后,多半以经商为主,往来海阳城的外国商船也不少,莫登奎多半知晓了这里的事,估计正在犹豫要不要来拜见殿下呢”
帖木儿点点头,他心里已经有了定计。
“先不说这件事,今后你两位作何打算?”
罗芳伯与陈兰伯对望一眼,然后说道:“自然是再搏一把乡试了,如果再不中就结伴下南洋讨活”
帖木儿说道:“听说在大清有秀才功名的士子颇为吃香,留在当地不是更好,为何还要辛辛苦苦出海讨活?”
罗芳伯却摇摇头,“吃香?明朝时士子才真正吃香,到了大清已经不行了,中了举人才是真正吃香”
“刚才兰伯兄也说了越南两国的情形,大清看起来歌舞升平,实际上普通百姓也好不到哪里去”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