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的海况远比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温和,但从里海开始练起,也是一个最适宜的过程。
天刚蒙蒙亮,前面就出现了一群海岛,那是克拉苏港西北处的群岛,见到这些海岛,就知道马上就要抵达克拉苏港了。
而在群岛南侧,克拉苏港海角的灯塔还在闪闪发光。
“呜”
船上的号手吹响了铜号,提醒船上的人就要抵达了。
没多时,克拉苏港的小海湾就扑面而来,一座完全用海岸附近的石灰石筑成的小城堡也跃入眼底。
里海北岸的沙滩遍布掺杂着大量贝壳粉末的砂砾,这是上好的制作水泥的材料,加上石灰石,若是从西海岸将煤炭运过来就能在当地生产土法水泥,而不需要利用矿渣。
于是,克拉苏港就成了一个特鲁琴汗国目前最大的水泥产地。
人口少,就需要极度关注效率,乞塔德就是这样做的,有了航运,这一切又顺理成章了。
而有了产业,就有了人口聚集的可能,否则,孤悬于里海东岸的克拉苏港单单作为往来船只的补给点和贸易转运点是没有多少人的,人手不够,就无法建成大的城堡,进而无法提供有效防御。
以前在咸海北部阿拉尔岛的祆教徒海盗、马贼拉赫曼已经投靠了乞塔德,同样经过半年时间培训后,他成了克拉苏港的管理者,在他的手下还有三百士兵,大多是就近招募的乌古斯、土库曼人。
在克拉苏港附近,方圆一百里的地方,有好几条断断续续的河流从东岸的荒山上流下,也只有在春季有雨水的时候会存在,有了河流,就算他是断断续续的,就有地下淡水的可能,否则,克拉苏港也不能支撑下去。
而在荒芜的东岸,只要有淡水存在,就不愁有人,从这里开始,一直往南,直到波斯人控制的克孜勒港,大多是乌古斯人。
乌古斯人兴起于十世纪左右,到了此时,大多数都融合到突厥人、乌兹别克人里去了,但在上述地区还有一支乌古斯部落顽强地生存者,他们已经由纯粹的游牧部落变成了半牧半渔的部落。
无论是波斯人、小玉兹还是大玉兹,对他们都不感兴趣,想要征服他们很容易,但得到的太少,故此,可算是这世上最后一支还打着乌古斯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