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处理作坊,甚至还对羊毛进行了初加工,这让商人们非常感兴趣。
实际上,这些商人以前到牧区收购皮毛时,还需要自己就地处理一下才能打包上路,否则半路就会朽坏了,经过特鲁琴工匠的处理后,他们省去了很多麻烦。
还有,自己有了大量的皮毛,还有用乞塔德亲手改良的俄国人赠给喇什的毛纺机械制作出来的毛衣、毛毯等物,就成了里海沿岸国家商人的大爱。
乞塔德利用机器制作出来的毛织品自然没有波斯人手工做出来的质量高,图案精美,但胜在产量高、价格低。
加上红宝石、火枪贸易,拉甘港顿时成为了一处人丁兴旺的大城。
这三年,留在拉甘港的希瓦工匠已经利用里海南岸的木材制造了八艘大船,再抹上库利萨雷的天然沥青后,船身都是黑乎乎的,被其他人称为“黑船”,其中的一半当成了军舰,一半用来航运、贸易。
都是八百料左右的大船,按照大清的算法,也就是满载三百吨左右,可别小看这三百吨,换算成特鲁琴熟悉的“石”,那就是六千石!
而六千石的货物想用马车拉载的话,需要六百辆两匹驮马拉载的大车才行,何况汗国境内不是荒漠就是沼泽地,用大车运输实在耗费太过,而眼下一艘船就能运上至少三千石货物,还能同时装载百人往来里海两岸。
这就太划算了。
但乞塔德依旧只建了八艘,显然是在等蒸汽机。
虽然里海一带常年盛行西风,可以从拉甘港横穿大海直达对岸,但回来时却没有风向可利用,只能利用洋流绕着海岸线走,虽然也很划算,但到了冬季,里海北部靠岸的地方还是会封冻的。
也能往南沿着里海海岸绕一圈回来,但那样的成本也太高了,何况航行在别国的海岸终究不是一件安稳的事。
拉甘港正好处于封冻线附近,冬季港口附近也有冰层,但并不厚,提前清理一下就行。
乞塔德三百骑踏上了那三艘大船,然后乘着强劲的西风径直往对岸开去。
前面说过,这样船只大约三十米长,六米高宽,有五根桅杆,中间三根上面挂满了梯形横帆,前后桅杆上则挂着三角帆。
中层甲板设有火炮,用在船上的火炮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