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胜那时候也才六七岁的年纪,作为家中的长子,五六岁就跟着周奶奶他们下地干活了。
六七十年代的周村可不像现在这么平坦,那时候大部分的土地都是荒山野岭山坡土丘。
每家每户分到的宅基地小的可怜,生的孩子又特别多,根本住不开。谁家想要更大的宅基地,就需要自己去开垦荒山圈地,只要你速度快,足够勤快,你家名下的地盘就越大。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勤快的。
也有非常懒惰的。
比如说六叔婆就不是一个勤快顾家的人,光靠六叔公一个人,根本开不出多少宅基地来。
当时老宅只是一个小土坡,周奶奶跟周胜下工后,就扛着锄头来挖土,连续忙活了好几个月,才把小土坡给移平,种上了青菜标记起来。
周胜三兄弟结婚分家后。
周爷爷周奶奶就在那块地上盖起了三座红砖农家小院,每个儿子能分到一套小院。
每个小院都非常宽敞,都带有一个后院一个前院,后院可以种瓜果蔬菜,前院不仅可以放置各种农用机械,还能砌上一个很大的猪鸭鸡圈。
这块宅基地非常大,建完三座红砖小院后,还剩余很大的地方,六叔婆就找到周奶奶商量。
周奶奶虽然跟她关系好,但这块是她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不想轻易就答应她这个请求。
就怕这块地有借无还,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最后还是六叔公找到了周爷爷,还说愿意签下约定文书,等周爷爷的孙子长大后,再把这宅基地还给他们。
周爷爷看着亲弟弟诚恳的眼神,想起父亲临终前对他说的话,让他好好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认真考虑一番后,还是同意他的请求。
周爷爷把约定文书签好后,才告诉子周奶奶这件事情,气得周奶奶一个多月不帮他洗衣服。
最后的约定文书还是被周奶奶收起来了。
这宅基地一借出去就是几十年,六叔公人也不在了,谁也没有再主动提起这件事情。
“大伯,我爸妈准备把老村那块宅基地过户到我的名下,我打算建一个苏式园林或者中式四合院,我家那块地的位置不太合适。”
“你跟二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