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吃过饭后,邓星洲就抱着大宝去屋里玩他的收藏去了,南向晚则向陈淑提起自己的事情。
“舅妈,我有件事情想拜托你一下,我打算明年高考,你看你那边能不能帮我找些备考书籍?”
陈淑一听,立即就答应了下来:“没问题,晚晚啊,你可真上进啊,明明忙着村建设,却还努力深造自己。”
“因为我将来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仅仅凭着一个初中文凭恐怕不太够。”她说的是实话。
陈淑叹息:“如果星洲能有你的一半能干懂事,我就省心多了。”
南向晚也没接这话茬,自家孩子再孬,也只是随口抱怨两句,她可不认为能当真。
“舅妈,舅舅一向都这么晚回来吗?”
陈淑可是知道这个外甥女既聪慧又有谋略,她想着不如跟她商量一下。
“是这样的,你也知道你舅舅就是一个居委会的小委员,这一、两年知青大批返城,现有的国企根本就容纳不了这么多人,所以上面就叫街道办跟居委会来想办法。”
南向晚一听就明白了,这不就是待业潮来袭?
她问:“街道办跟居委员是不是打算实行集体所有制企业?”
所谓集体所有制企业,也就是由街道办跟居委会来出资办厂,安置这些返乡知青,他们不再有铁饭碗,从此沦为纯纯的打工人。
一听她问这话,陈淑就知道晚晚是懂内情的。
“没错,这样是可以缓解就压业力,可问题是资金、场地都难办,再加上这些返乡人员不是已婚妇女就是返城知青,什么技能都不懂,办什么厂也是件头痛的事。”
“所以舅舅最近忙得不归家,就是在处理这些事情?”
“可不是吗?他一天跑上跑下,找场地、问意愿,上面就可着劲使唤他一个人。”陈淑气愤道。
说起这件事情来,的确挺麻烦的,尤其一切开头难,广开就业门路的初期,不将脚板磨出一层厚老茧,都办不成事。
舅舅一家帮助了她这么多,于情于理南向晚知道了,都不可能置之不理。
“等舅舅回来,我找他谈一谈,这件事情我有些看法,或许可以帮到他。”
陈淑见她这么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