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悦、丁盼秋和于巧春结伴而行。路上,丁盼秋兴奋地说:“今天感觉还挺顺利的呢,而且我们三个离得近真好。”
于巧春笑着点头,“不过明天就要正式上课了,可得好好预习一下。”
“是啊,洪悦,如果我有不懂的,你可一定要教我啊!”
刘洪悦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放心吧,交给我!”
“洪洪,回来了,饿不饿?”王秀云一看到自家闺女回来,就上下打量了起来。
“妈,我不饿!”刘洪悦笑着说道。
光天兄弟俩看到自家姐姐回来了,围过来问东问西的。刘洪悦兴高采烈地讲述着新学校的各种见闻。
早上,刘洪悦背着书包和刘光齐走出家门,就看到旁边出来的张卫东和张卫南。
刘洪悦看着张卫东身上的工作服,眼里闪过一丝了然:“卫东哥,你这是去轧钢厂上班了吗?”
“是啊!”
“卫东哥,你在哪个部门上班呀?我爸说轧钢厂的工作可累了,你可得多注意身体呀。”刘洪悦关心地说道。
张卫东笑了笑:“我会点电工方面的知识,厂里帮我安排在电工工段了!除了不太自由,工作还是挺轻松的!”
一旁的张卫南也跟着点头:“厂里说了,我哥先拿正式工的工资,等我哥的电工证到手了,就会涨工资的。”
这时,刘光齐好奇地问:“卫东哥,那你接下来就不上学了吗?”
张卫南的眼神瞬间看向他哥,眼里有着担忧。
张卫东笑了笑:“是啊,我都有工作了,那就不上了,倒是你们,要好好上学!”
“嗯,知道了,卫东哥!”刘光齐也知道自己失言了,赶忙乖巧的点头。
许大茂在一旁羡慕道:“可惜啊,我才上初三,我爸非要我初中毕业了才能跟着他当学徒,不然我现在也是工人了!”
(作者又重新查了一下资料,在1968年之前,初中都是三年制的,从1968年开始到1979年期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老北京的初中才由三年制变成了两年制!)
(70年代初之前一直实行的是633,70年代初之后才实行的是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