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内几百位代表都分成大大小小的圈子,几个来自机械加工厂的代表,聚在一起,小声地交谈着。
“我们厂子,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加工任务,直接暂停了所有的订单。”
一位中年代表笑着说道,脸上洋溢着自豪。
“全厂所有设备,所有人员,都投入进去了。”
“本来正常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结果我们只用了十天,就超额完成了!”
“我们厂也一样。”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年代表接过话茬,声音有些激动。
“当时厂里六台五轴机床全停,德国客户的加急订单直接退单。”
老年代表食指在掌心比划着零件弧度,“燧人堆的偏滤器曲面要求误差不超过0001毫米,我带着徒弟们硬是靠着手工打磨……”
“如果真的能在我们手里,实现可控核聚变,我愿意加班到死也行!”
“希望能一次点火就成功!”
几位代表,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自己的激动和期待。
东侧玻璃幕墙外,炎黄社的摄像机轨道早已架设完毕,镜头扫过墙上的烫金标语:“敢教日月换新天”。
大厅内,炎黄社的记者们,穿梭其中,用摄像机记录着这珍贵的画面。
每逢有重大事件,炎黄社都会派出记者,到场拍摄纪录片。
这些纪录片,将成为历史的见证,留给后人。
炎国科学院的沈行院士,陪同着一位特殊的客人,站在人群的前方。
这位客人,是炎国七大长老会的三长老。
他亲自来到科学岛,就是为了见证“燧人堆”的点火实验。
在他两周围,还站着十几位参与“燧人计划”的院士、教授和老领导。
他们都是炎国科学界的精英和燧人计划重要参与人,为“燧人计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长老看着沈行院士,微笑着说道:“沈院士,你不用刻意陪着我。”
“你是‘燧人计划’的总指挥,还是去安排实验进行吧。”
这时,一位在控制区电脑前操作的青年研究员,突然站起身,大声喊道:“所有实验前检查已完成。”
年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