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说的不详细,但话里的意思曹忠麒倒是懂。
驻军!
他皱了皱眉头,道:“应该不可能吧?”
“这小子可是杀过东瀛人的,该有的……”
“有什么不可能的?”
石辞修打断了他话:“此一时彼一时。”
“我可是找人打听了,东瀛人和陈柏川的那份协议,国府当初之所以选择不过问,想的就是梅坚毅会拒绝。”
“结果可好,这小子转头就认了不说,还把大平的铁厂矿产都搭了进去。”
“这种大是大非问题上没有底线的人,做出什么来都不会让人觉得意外。”
说着,石辞修又笑了好:“其实现在也好,他花大钱办学兴商,那就没更多的钱,去扩充军队。”
“且看他能办成什么样子,时机一到,就看花落谁家了。”
如此感慨一句,他一举酒杯:“不说他了,军费的事情,我可就拜托忠麒老弟你了。”
“一个月,帮我筹一百万。”
“我尽力。”
曹忠麒露出一脸苦相,举手示意一下,一口闷掉……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无论是兴商还是办学,成果自然是不少的。
起初来的只是津门的一些老朋友。
不过随着签下的第一家纺织厂,梅坚毅答应以贷款形式提供的纺织设备,只用了三天就到位。
效果立刻就显现了出来。
北平沪城蓝岛泉城,北方的实业界闻风而动。
就今天一天,省公署第二副主任汤如是,就出面签下了三份建厂协议。
一家津门碱厂,一家机器厂,一家煤矿。
“不错,虽然规模小了一点,但前景看好。”
简单了解了一下碱厂和机器厂的情况,梅坚毅很满意。
碱是工业碱,据说正在搞技术自研。
而机器厂,也只是用机器设备加工一些零件,具体是干嘛的还不清楚。
不过由小到大,只要政府好好扶持引导,将来未尝不能成长为一家设备制造厂。
妥妥的重工业。
“主要还是主任的免税政策好。”
习惯提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