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
窦太后正端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她一生尊崇黄老之学,对新政中尊崇儒术的举措极为不满。身边的亲信宦官小心翼翼地说道:“太后,如今陛下在朝堂上大力推行新政,尊崇儒术,这与太后您所倡导的黄老之学背道而驰啊。”
窦太后冷哼一声,说道:“这刘彻刚登基,就如此急躁地推行新政,全然不顾祖宗的规矩。那窦婴、田蚡也跟着瞎起哄,真是糊涂!”
此时,窦太后的心腹大臣许昌上前说道:“太后,如今新政推行,已经触动了不少旧贵族的利益,他们纷纷向太后诉苦。而且那些推崇黄老之学的学者,也对新政怨声载道。太后可得早做打算啊。”
窦太后沉思片刻,说道:“哼,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折腾出什么花样。传我的话,密切关注新政的动向,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报与我知。”
见窦太后反对态度并不坚决,刘彻加快推恩令推行步伐,派使者前往各诸侯国宣扬好处并要求传达诏令。淮南王刘安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对策,满脸愤怒地说:“刘彻推行推恩令是要削弱我们势力,岂能坐视不管?”
淮南国丞相伍被忧虑地建议:“朝廷势力强大,公然违抗会招大祸,先表面答应,暗中联络其他诸侯国对抗朝廷。分封子弟时选亲近之人,加强与他国联盟。”刘安觉得有理,让伍北派人联络。
与此同时,其他诸侯国也纷纷聚集商议,对推恩令极为不满,暗中勾结准备对抗朝廷。消息传到长安,刘彻大怒,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主父偃主张派遣大军征讨违抗诏令的诸侯国以儆效尤,御史大夫赵绾则认为不宜轻易动武,可派使者安抚,承诺考虑诸侯利益,加强监管。刘彻沉思后决定采纳赵绾建议,派使者前往各诸侯国传达旨意。一些诸侯王表示配合,如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等仍心怀不满,暗中继续联络。
刘彻得知后决定采取强硬措施,加强对淮南国、衡山国等的监管,暗中调集军队。此时,淮南王刘安的孙子刘建因不满父亲不受宠,告发刘安谋反。
刘彻派人调查后,证实刘安暗中联络他国对抗朝廷,遂下令征讨。大军压境,刘安自知无力抵抗,最终自杀身亡。淮南国被平定后,其他诸侯国收敛行为,不敢违抗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