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你们意下如何?”
萧何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太子乃国之根本,轻易废立恐会引起朝局动荡。刘盈太子之位早已确立,且并无大过。若贸然废之,只怕会让天下人议论纷纷,不利于大汉的稳定。臣以为不可行。”
刘邦听了,眉头微微一皱,没有说话,将目光转向了张良。
张良神色平静,微微欠身道:“陛下乃天下之主,此事全凭陛下做主。臣以为无论陛下做出何种决定,只要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着想,臣等自当全力支持。”
刘邦心中有些不悦,但他知道张良素来谨慎,不愿过多卷入这种敏感之事。于是,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苏砚。
苏砚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听闻废立太子之事,关乎国本,需慎之又慎。太子刘盈虽性格仁弱,但他善良宽厚,深得百姓爱戴。且这些年来,在诸位老师的教导下,也积累了不少治国理政的知识。若能加以辅佐和引导,未必不能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
刘邦打断他的话,说道:“朕观盈儿过于懦弱,缺乏帝王之气。如意聪慧果敢,更像朕年轻之时,立他为太子,朕方能放心。”
苏砚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所谓帝王之气,并非仅仅体现在果敢勇猛之上。仁慈宽厚同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昔日尧舜禹以仁德治天下,成就了千古美名。太子刘盈的仁弱,若能善加利用,或许能成为他治理天下的一大优势。他可以用仁爱之心去感化百姓,让天下人归心。”
刘邦听了,陷入了沉思。苏砚继续说道:
“再者,废立太子之事,牵扯到诸多利益关系。如今朝堂之上,支持太子刘盈的大臣不在少数。若强行废立,只怕会引发朝廷内部的矛盾和纷争,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到那时,大汉的江山社稷恐将陷入危机。”
刘邦皱了皱眉头,说道:“朕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盈儿如此懦弱下去,将大汉的江山交到一个无能之人手中吗?”
苏砚道:“陛下,太子并非无能,只是他的性格与陛下不同罢了。臣以为,陛下可以为太子挑选一些得力的辅佐大臣,帮助他成长和进步。同时,也可以让太子多参与一些朝政之事,积累经验,培养他的治国能力。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