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进入八月中旬,暑气渐渐开始消退,何艺兵从双桥镇回来,也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了。双桥镇之行,使何艺兵长久思恋的情怀有所释放,他心里多少感到有些轻松。然而今天,何艺兵又被另外一件事情困扰起来,那就是他昨天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事。
何艺兵被一所师范学院录取了。这在别人看来,他已经够幸运的了,能上大学,就有工作干,就能端上公家的铁饭碗,就不用再为就业犯难了。然而何艺兵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上这所学校,就意味着他又要像父亲那样,去当一名教师,这是他一直以来最不想做的事情,也是他以后最不想干的工作。他曾经有过很远大的理想,要上一所理工类大学,期望着自己能在科技发展方面有所作为。这张录取通知书,等于粉碎了他一个有志男儿的夙愿和梦想。
何艺兵的祖辈,是辛勤忠厚、吃苦耐劳的庄稼人。他的祖父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尽管如此,他还是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地让何艺兵的父亲何尚文完成了学业。何艺兵听母亲吴金芳说,父亲何尚文当年就是以很微小的差距,而被省城师范大学录取。在六十年代,这样的奋斗结果,曾经让十里八村的多少父老乡亲羡慕之极。可是父亲却很不甘心,他一心要上交通大学,就放弃了那个难得的大好机会。父亲回到家里以后,跟着祖父下地劳动,操持家务,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发奋苦读。到了第二年,父亲满怀希望地又走进了考场。可谁又能想到,结果还是以微弱的分差,再次被省城的那所师范大学录取。父亲在极端失望之余,万般无奈地走进了那所师范大学的校门。毕业后,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来,留在生命记忆里的那份失落和遗憾,始终没有从父亲的心里消失。何艺兵清楚地记得,有一年父亲因为工作调动,需要搬运东西,跟随父亲上学的他,也帮着父亲收拾东西。无意间,他看到了父亲的日记本,上面有几句话他至今还记得:“教书育人,非我所愿,可能是十几年前,进错了大学的校门!此生所愿,看来只有寄希望于下一代了……”那时那地,何艺兵想起了母亲所讲的父亲的那段经历,他也曾想,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是应该给父亲一些心灵上的安慰的。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