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坐在马匹后背上,两眼开始打圈了。
折腾了一下午,累得够呛。
放眼所及全是黑暗, 没有任何的亮光,整个骑兵连被黑暗全部吞噬。
几人轮番从前到后,提防有人落马。
不到三个小时,比李峰预计早一些,到达夜袭的地点。
在山路一角,一支骑炮兵队伍正靠山休整。
人数31人,包括指挥、炮手、弹药手及马匹管理人员。马匹32匹,马车12辆。
骑兵炮小队分两个炮分队,各15人,分别负责一门火炮的操作与维护。
山炮并未组装,拆分开放在地上。
马车也停靠在路边,车上是整箱的炮弹。
该骑炮兵小队配置20支步枪,1挺轻机枪,还算是加强型的炮兵小队。
所有士兵正四仰八歪的躺在地上,留一人警戒,其余人呼呼大睡。
辛苦啊,在山沟里行军,脚底板都磨的够呛。
马车是炮弹的,马匹是火炮的,弹药分队可没多少机会乘马。
突袭时机正好,敌军最放松的时刻。
断然不会想到,李峰带人从前边绕了一个大圈子,避开了骑兵联队主力,突袭到大后方来了。
骑兵连所有人下马,山路狭窄,不利于马匹冲锋。
携带马枪、军刀,其余的带步枪+刺刀,随同李峰、孙德胜带领,步行逼近炮兵小队。
留下几人看守马匹,剩下的80余人分两组,包向熟睡中的骑兵炮小队。
贴近到200米距离,驻足。
李峰给赵刚安排任务,
“看到警戒的士兵了没,马灯隐约的那个黑影。”
赵刚第一时间没看到,仔细眯着眼,又拿出四倍镜确认了一下,点了点头。
“我带队继续逼近,一旦对方有发觉的迹象,立马击毙。如没有发觉,则看我手势,尽可能的让我们摸近一点。”
“明白了。”
赵刚直接匍匐下来,趴在石头上,枪口瞄向同样昏沉的警戒兵。
李峰等人轻手轻脚,一点点的靠近鬼子营地。
还要小心营地周边有没有示警的陷阱?有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