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也在考虑这些事情,有钱了自然要改善居住条件,不能总是住柴房,衣食住行,衣食有了着落,下一步就是住了。
她们不能总住在镇上,纸包不住火,总有一天会露馅的。
想了又想,觉得东山脚下最合适,离镇子远,又只有自己一家,而且到时候做什么都方便。
就对沈氏提议。
“娘我们去东山那里做洗衣液吧,那里有无患子,不用去背,也没人来家里偷窥。让王叔叔帮我们造屋子。”沈氏一听还真是入了心。
过了初二,沈氏就开始做洗衣液了,造房子需要银子不少,她得多做点。
洗衣液又卖了1400斤,去掉成本。收入27两多,胭脂铺还想加量,沈氏却拒绝了,家里动静太大,即使晚上来拉货,左邻右舍也发现了不对劲。
家里居然有人来串门了,王大娘家平时很少有人来,沈氏也不是个爱和人八卦的性子,来人总是四处打量。
沈氏发现来人就到门口站着不让进去,沈氏不知道,这里还有个大嘴婶子还跟踪过来拉洗衣液的车,就发现车队出了镇子。
没办法就又经常来王家打探,沈氏也无奈,看来这生意暂时做不了了。
她和胭脂铺说了情况。胭脂铺为了以后的生意也同意了,但提出想买配方,沈氏当然拒绝了。
“我靠着它养三个孩子呢,我不会找别人合作,只要你们愿意,我家就只有你一个合作伙伴”
胭脂铺也没强求,觉得反正她现在利润可观也就无所谓了。
洗衣液暂时不做了。家里存银50多两。也不怪别人总来试探,这些银子在普通百姓家真的是非常多了。
李年一条命,朝廷也才给30两。外边出大力也赚不到几个钱,只要有个营生赚钱就容易很多。
沈氏觉得自己上辈子一定做了好事,今生生了个招财童子,让自己不用靠绣活辛苦养家。
人生换了活法。
其实杨美丽也是眼热的,但是王大娘狠狠的批评了她。
“孩子跟着认字这是多大的人情,人家分文不收。你还想惦记人家赚钱的买卖,那是人该干的事吗。”
杨美丽也就是一时想差了,被王大娘骂几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