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对于功臣的处理大家看在眼里,但是新旧朝臣本就有矛盾,这会没落井下石都算是他们有素质,所以,,只有一家受伤的成果达成了。
按之前的情况基本都会将家中下人的功劳算在主子头上,但是这次新帝直接将功劳均摊,所参与者皆有分,下面人是顶顶高兴,直言有仁宗风范。
旧臣那是只要没损害他们的利益,只要没助长他人的权势,于他们就是有益,而且这次死的还都是之前从禹州过来的人,他们这边基本属于无伤。
就是可惜那些以为能凭着救驾之功再次平步青云的人了,这些人动手的时候只知道兄弟受困,桓王必须上位,哪成想他们成了上位的那个阶梯,这上去了,,也就无用了。
一个人付出真心被辜负可能会面临嘲笑,这要换成一群人,他们可不会管什么苦衷啊,难言之隐的。
新帝渐渐的发现自己手下面临无人可用的局势,这文官嘛,,不管下个什么旨意就会过来劝谏,,武将,,哎,不提也罢。
顾廷烨这次比前世的权柄还重,只不过他过的也不安心,毕竟皇帝虽然手下就剩他一个能人挑大梁,可是这脏活累活都让他干,这明显是未来要卸磨杀驴的节奏啊。
而且至今他还未娶妻,这弄得,顾廷烨都有些后悔了,明知前路是死局,但是他已经没办法停下了,就算现在他舍得一身剐,可是皇帝绝不会放过这么好用的刀。
与之结成亲家这不仅是污了一个家族的名声,更是预定了未来的断头台,跟顾廷烨走的近一些仿佛都能看见百姓朝他们扔烂菜叶子。
又一年,皇帝不满现状,开始了广纳后宫,可惜,参选的妃子大多是旁支,毕竟有先皇和太后爱指婚在先,这孩子们基本及笄前就都定好亲事了。
皇帝哪怕想直接下圣旨都无用,轻轻的一次尝试换来了百姓长达两个月的谩骂和半数官员去福宁殿外证明那位大人家早有亲事。
南墙看着现在这局势还算满意,只不过如今皇帝刚登基艰难些正常,掌权,目前看来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当今如今才二十多岁,这些大臣,就算康晋都马上三十了。
趁着这个间隙她快速将蕊初送出京,之前有曹太后盯着,刚好这次新帝登基后将几个指挥使全部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