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知道拼命救回来的是这么个东西呢?你说若是皇后没了,那这邹家可不能同日而语。”
“好了好了,快走了,当今可不是仁宗,仁宗爱民如子,当今万一变卦可怎么办?”
仁宗时期对大臣宽容对百姓更宽容,所以只要他们能知道的事情都可以讨论,包括皇家的流言。
英国公夫妇在发现满街人都开始议论邹大娘子时就觉得事情不对,怕什么来什么,从皇后到皇帝,再到国舅,和国舅府的孩子们,里面最不值得提的就是他们女儿。
帝后想清楚之后就发话将邹儿姑娘抬为平妻,与张氏不分大小,理由也选好了,就是张氏不愿意教导先夫人的孩子。
张家无处申告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吞,经此一事新小邹娘子身边多了个善谋划的女使,她听女使的当着孩子们和国舅的面喝下一碗绝子汤。
之后的日子她也不跟张氏别苗头,每天就在那陪孩子玩闹读书,谆谆教导将孩子真的当成亲生子为他们谋划。
国舅呢?看着眼前的小邹氏仿佛看见的原配,他一难过一伤怀就会去帮扶邹家,时不时再给孩子们添置些东西,逢年陪张氏去张家,小邹氏带着孩子们去邹家。
过节陪着小邹氏和孩子们去邹家,他还觉得自己够周到了,但是张氏和张家只觉得侮辱,什么门户还要来平起平坐?
张氏的怨怼和张家的冷待让沈从兴更加偏心,他甚至对顾廷烨有些厌烦,当初是谁阻止他娶小邹氏当妻子的?这不是抬妾为妻都成功了吗?怎么就没再坚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