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其六,原大田令郑国大功烁烁,职掌拓展,得总领经济十署,议决一切经济大计。秦王政十三年冬。
“诸位若有异议,当下便说。”嬴政目光扫过高声一问。
“臣等无异议!”殿中整齐一声。
嬴政微微一笑:“老国尉有话说?”
蒙武离座站起,一拱手:“老臣无异议,只是有话说。”
立即,大臣们的目光一齐聚向这个须发灰白的老国尉,人人不明所以。方才王书,在座大臣除老国尉蒙武、老廷尉嬴蹘、老太仓令嬴寰原职未动,其余几乎人人擢升。更不说长公子蒙恬擢升假上将军,父亲蒙武能有甚话可说?
“老国尉但说无妨。”嬴政分外平静。
“老臣才具平庸,年事渐高,今日请辞,以让后生。”
“老国尉体魄强健,毫无老相,宁终日闲居乎?”
“老臣虽非军政之才,然驰骋疆场自信尚可。老臣请入军为将!”
“如此,老国尉资望甚重,作假上将军与桓老将军共掌关外大营。”
“君上差矣!”老蒙武陡然红脸,“老夫不做假上将军,只求一军之将沙场建功!老夫少小入军,总是奉命纠缠军政,终未领军征战,身为将门之后,军旅老卒,老夫愧杀!”
“老国尉壮心可嘉!但有接任人选,许老国尉入军为将。”
“老夫举荐一人!”老蒙武昂昂一声。
“噢?老国尉有人?”
老蒙武一说,不独秦王惊讶,这些新锐大臣们也无不惊讶。谁都知道,国尉之才历来难选。放眼秦国朝野,如蒙武这般军政兼通者当真难觅。今日蒙武声言有人,却是何人?
“老臣所举之人,已在函谷关外。”
“那,是山东入秦之士?”
“正是。”
“此人与蒙氏世交?”
“非也。”
“那,老国尉如何判定其人有国尉之才?”
“此人三世国尉之后,连姓氏都一个‘尉’字,只一个天生国尉!”
嬴政不禁大笑,一挥手道:“此等人物,诸位谁有耳闻?”
李斯霍然起身:“臣知此人!只是……”
“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