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 三、人性之恶 必待师法而后正(3/11)
,我王亲政已无障碍。若执意查究违法窃葬之罪,诚愈抹愈黑,王当三思也。”年轻的王绾更是坦然相向:“臣原为文信侯属吏,本不当就此事建言。然谋国为大,臣不得不言:目下秦国朝局半瘫,吏治未整,百事待举,徒然纠缠文信侯丧葬之事,分明因小失大,臣以为不妥。”说罢垂手而立,一副听候处置的模样。

    嬴政脸色铁青,终于一挥手回车了。

    事关国家,唯法决之。这是嬴政在近十年的虚王之期锤炼出的信念,更是在与《吕氏春秋》周旋中选择的治国大道。吕不韦既然长期执掌秦国大政,吕不韦便不是吕不韦个人,而是关联天下的秦国权力名号,是秦国无法抹去的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秦国对吕不韦丧葬的处置,也不是对寻常大臣的个人功过葬礼规格的简单认定,而是关联秦国未来大局的国事政事。若非如此,山东奔丧者们岂能如此上心?

    百年以来,秦国大臣贵胄客死山东者不可胜数。秦国每次都是依照法度处置,何以山东人士没有过任何异议?当年秦昭王立的第一个太子,也就是嬴政的祖父孝文王嬴柱的哥哥出使魏国,吐血客死于大梁;随行副使不敢对尸身做任何处置,立即飞报咸阳。那时侯,山东六国朝野非但没有咒骂秦国,反倒一口声赞颂:“秦国之法,明死因,消隐患,防冤杀,开葬礼先河,当为天下仿效矣!”这次,吕不韦尸身搁置得几日,如何突然便成了不能容忍的罪孽?山东士商与六国官府对葬礼乎,对秦国乎?若是旁个大臣客死洛阳依法处置,山东诸侯会有如此大动静吗?其中奥秘不言自明,是可忍,孰不可忍!听任山东奔丧者们窃葬,秦国何以立足天下?

    尽管思绪愤激,嬴政终究还是忍下了这口气。

    回到函谷关幕府,蒙武、王绾又是各自陈说备细,嬴政终于从愤激中真正摆脱出来。君臣三人计议了整整一宿,决意大度地处置这次震动天下的窃葬事件。处置方略是:第一步,秦王对朝野颁行紧急王书,以“文信侯猝死,实出本王意外,亦致各方多生错解,情可鉴也”为根基说辞,承认对吕不韦的窃葬事实,申明对预谋各方不予追究;第二步,蒙武再度为秦王特使,赶赴洛阳北邙山,以公侯大礼隆重祭奠吕不韦,并以秦国王室名义,为被草草窃葬的吕不韦修建壮阔的文信侯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