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先祖惠王、昭襄王皆二十二岁行冠礼也。唯其如此,老臣吁请:当在明年春时为秦王行加冠大礼。太后将老,老臣更近暮年,若能在恍惚之期还政于秦王,则于国于民大幸也!
秦王八年九月己酉。
一时写罢,吕不韦长吁一声搁笔起身,唤进长史吩咐道:“此上书,除依式呈送雍城太后宫外,抄刻送全部国府大臣与王族老臣,当即办理。”长史领命,将案头墨迹未干的羊皮纸放入铜盘捧起,匆匆到书简坊去了。三日之后,吕不韦上书在咸阳所有官署与大臣府邸传开,情势立即有了微妙的变化。大臣们始而惊愕,继而纷纷然议论。
纷纷嚷嚷之际,大臣们都掂出了吕不韦这卷上书非同寻常的分量。
且不说吕不韦三安交接危局已经载入史册的特有功绩,也不说秉承先王遗命以仲父之命摄政当国这份几乎与国君等同的权位,仅是这卷上书,已使人陡然一震。细心的大臣们都注意到,寻常论事很少抬出秦法的吕不韦,这卷上书却是处处言法,咄咄逼人,实在是温和理政的吕不韦一个罕见的例外。上书开首便申明君为国纲,其意何在?接着申明嬴政是先王依法所立,所指又何在?再申明国政多有荒疏错乱,所指何在?又申明“王年二十二岁加冠带剑”之秦法,并着意列出秦惠王、秦昭王二十二岁加冠亲政的成例,其意何在?上书言事,特加“吁请”二字,其意其指又何在?最后一句,将还政于秦王看作“于国于民之大幸也”,其寓意为何?
如此等等反复揣摩聚议,王族大臣们先忍不住了。
被嫪毐骂为“老不死”的驷车庶长老嬴贲,愤而出面奔走,联结王族大臣具名上书,历数历代秦王加冠成例,坚请次年为秦王行加冠大礼。接着,纲成君蔡泽联结国正监、老廷尉等一班执法大臣具名上书,请以法度检视目下国事,为秦王加冠,以一国政。
此时,一桩亘古未闻的奇事生出,秦国朝野顿时哗然。
大涨秋水之时,鱼群竟从大河溯流而上,黑压压涌入秦川渭水河道,从桃林高地的河口,直抵栎阳、咸阳连绵不断。河鱼大上的消息,顷刻传遍秦中,老秦人称奇不已。不及思索,人们纷纷骑马赶车到渭水两岸,一边在河边支锅起炊大咥,一边用牛车装鱼运回,连吃带卖不亦乐乎。一时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