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秦帝国(精华版)(全5册) > 四、七百名罪犯一次斩决(2/7)
安抚民心。秦孝公警觉地意识到,变法能否成功,目下正是关键。秘报所传达的民意民心,显然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惊恐,但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变法的第一个关口,遇到了疲民裹挟民意的骚动逆浪,如何处置,关系到变法成败。

    秦孝公没有把这些秘报和自己的判断告诉卫鞅。他相信,以卫鞅的洞察力,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弥漫朝野的流言。他要看一看,卫鞅如何判断目下大势,如何处置这场民意危机。如果卫鞅没有处置普遍危机的能力,秦孝公倒是愿意早日得到证明,以免在更大危机来临时,因信任错失而造成灭顶之灾。毕竟,卫鞅没有过大权在握的实际经验,掌权之后能否还像论政一样深彻明晰,还需要得到验证。如此,秦孝公深居简出,没有过问变法进程。目下,秦孝公埋首书房,是要谋定一个预后之策,以防万一。

    “君上,左庶长府长史大人求见。”黑伯在书房门口低声禀报。

    “景监?让他进来。”秦孝公惊讶,景监夜半来见,有大事了。

    景监疾步走进,拱手道:“君上,郿县三族与戎狄老民大肆械斗,死伤无算,左庶长已经赶去处置。这是左庶长给君上的紧急书简。”

    “为何械斗?”

    “孟西白三族堵渠断水,戎狄人争水,两方大打出手。”

    “准备如何处置?”

    “左庶长决断尚不清楚。想必书简里有禀报。”

    秦孝公打开手中铜管,抽出一卷羊皮纸展开,但见酣畅淋漓一片字迹:

    卫鞅拜会君上:郿县私斗,乃刁民乱法与秦国痼疾所致耳。臣查,其余郡县亦有乱法私斗者三十余起。治国之道,一刑,一赏,一教也。刑赏不举,法令无威。刁民不除,国无宁日。臣拟对犯罪刁民按律处置,无计多少。本不欲报君上,朝野但有恶名,臣一身担之。然法令初行,君上当知,臣若不察,敢请君上火速示下。臣卫鞅顿首。

    秦孝公思忖有顷问道:“依据新法,此等私斗,该当何罪?”

    “纠举私斗,首恶与主凶斩立决;从犯视其轻重,罚没或苦役。”

    “首恶与主凶有多少?”

    “详数景监尚难以知晓,推测当在三百名以上。”

    “从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