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机的应试者。”
随后将批改通过的考卷整理出来,粗略排好次序,而后去掉糊名,县令才看到被自己放在一位的是刚刚自己看的那张考卷。
“吴安……这个名字倒是熟悉。”另一位考官若有所思地说道,县令这时接话:“他就是广宁县号称闺中密友的吴玄安小子,哈哈哈!”
“原来是他,哈哈哈,这下子此子要在士林中出名了。”
“就他干的那事儿,想不出名都难,毕竟谁家大小媳妇儿、女儿们不穿他做的那玩意儿……”
“没想到此人也进学了,而且还学的如此扎实,这一卷,实属上乘,诗文策问皆尽显才情。”一位考官并没有在意吴玄安的名声,只对考卷评价。
其余考官也纷纷点头,对试卷评价颇高。相较于其他试卷,有些答得平淡无奇,解题思路显得稚嫩,有些则明显脱离了四书五经的脉络,论述不严谨,纷纷排在后面。
“总的来说,今年的童试难度不大,合格者不少。”一位考官感慨道。
“是的,但要论及最佳之选,非吴安的考卷莫属。”另一位考官说道。
随后,几位考官将其他试卷合起来,集中放好,剩下的则是吴玄安那一份被标注为最佳。
几个考官交换了一下意见,最后一致同意将吴玄安的名字列为童试第一。
“既然如此,便按此次结果排榜。”一位年长的考官宣布,捧起笔,开始在榜单上写下吴安的名字。
随着这一笔落下,所有考官也纷纷点头,吴玄安的名字在众多考生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童试的第一。
过了三日,终于揭榜的日子到来了。
县衙内外,书生们早已排成了长队,纷纷前来等候揭榜之事。吴玄安站在人群中,静静地等候。
“放榜了,大家快看……”
“来了,来了……”
“广宁县童试榜,金陵广宁县白栀村人士吴安,甲!”
“广宁县童试榜,金陵广宁县人士赵清,乙!”
……
吴玄安远远看到自己的名字后,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