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
此乃大学首句,关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之理。
吴玄安凝神片刻,便提笔而书:“古之圣王以明德教化,民心归附,而天下太平……”
行文规整,起承转合皆合格律,一篇文章笔落之时,已然雏形尽现。
傍晚,考官收卷之后,便离开了。但学子们不能走,明日早上还有最后一场,于是各自拿出备好的食物和被褥在考场里过夜。
到了第二天,依旧和昨日的一样,到了考试时间,考官出示题目,各学子们自己作答,反正时间充足,无而且只是童试,内容都不难。
“如何施仁政于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
吴玄安轻轻一笑,此题正合他意。他援引孟子梁惠王篇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言。”
以为政以德为核心,逐层论述仁政之道,详举其法,文势畅达,字字珠玑。
至午时,考官宣布收卷,衙役挨个查收试卷,童试至此终告一段落。
考生鱼贯而出,或面带喜色,或蹙眉沉思,显然各有所得。
吴玄安步出考场,薛蝌早已候在门前,见他神色如常,便问:“安大哥,如何?”
“题目不难,很有把握,待三日后看榜。”吴玄安微微一笑,言语平淡而有自信,静待放榜便是。
县衙内,一片寂静!
县令带着人批阅试卷,沙沙声与偶尔低声交流的语音在空旷的房间中回荡。
晴了一天后,现在外面又是寒风凛冽。
各自手中翻动着一张张考卷,有人眉头微蹙,细细琢磨,低声自言自语:“此考生之解答,未免空洞,辞藻虽多,然无实质内容。”
又有考官微微点头,手指一划:“此卷论述清晰,思路清楚,四书五经之理讲得透彻,可见四书五经学得扎实。”
一位年长的考官捧起一张字体大气,卷面整洁的卷子,目光凝视,逐字逐句地审视。
他读着其中的诗文,嘴角微微一扬:“此篇文气,韵律俱佳,倒也写得有模有样。”
随后又翻到策问部分,看得尤为仔细,若有所思地低语道:“此答卷答得慎重有理,虽不至于惊世之作,但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倒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