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
揭纸。
双手将其弯曲,会破吗?
而后拉直,十分强韧,扯不破啦。】
天幕下,有人仍在实验。
即使身边的人不理解也无所谓,无人重视他却始终如一的试验。
听见周围人的嘈杂议论声,他抬起头来,只见天幕上画着一人的画像:
【纸圣——蔡伦
改进造纸术,改写人类文明史。
多种材料熬出各种纤维,纸张韧性极大增强,新时代到来!
2000年前的第一页蔡侯纸,闪耀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堆叠成唐诗宋词、文献历史。
12世纪,飞向遥远的西方;
15世纪,科学在纸上萌芽;
15世纪,印刷传遍世界;
今天,当你撕开一页a4纸,仍能见到蔡伦当年的“细丝”。】
官员们奋笔疾书,都舍不得将这项技术蒙尘,这可是改变整个华夏乃至世界的重大突破啊!
系统此刻也细心的贴出更加详细的造纸流程,毕竟视频快进太快,而且有些步骤也方便古人们采取措施实施。
始皇等人立马安排人试验,若是真的能替换沉重的竹简,那可真是大功一件啊!
对此,哪怕不用上面的人督促,下面的人也是干劲满满,他们想着,若真是能造出揉戳不破的纸,说不定经过改良,哪天他们也能用上如同后世一般干净洁白的纸张。
『\/张博力\/:很多人以为蔡伦只是偶然改进了造纸术,但这个过程其实探索了整整十多年。将不同原料进行实验,蒸煮、捶打,按不同比例混合,才能让植物纤维化作均匀的的纸浆。这张有韧性的纸,不仅让中国竹简退出了历史,更在八世纪到十二世纪经阿拉伯逐渐传到欧洲——敦煌藏经洞的佛经、巴格达智慧宫的星图、威尼斯商人的账本,都因这东方的纤维网络而联系在一起。
我们从小便在纸上书写,却从未想过:那些曾被刻在窄窄的甲骨、铸于沉重的青铜、写在工序复杂的羊皮上的知识,在蔡伦的调配下,终于能轻便的携带,装订成小小的书籍,陪着人类从2000年前的童年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