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在一旁看在眼里,心想:这个刘歆啊,真是不惜得罪在场的人,也要证明是对的,只不过现代考证说明了。两者都有瑕疵。
师丹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刘子骏虽言之凿凿,孔鲋所藏之书,字迹模糊,流传千年的尚书相提并论?伏生所传之尚书,历经秦火而存,其珍贵程度,岂是孔鲋藏书可比?”
刘歆毫不退让,眼中闪烁着对真理的执着:“孔鲋藏书其价值不可小觑。且不说《逸礼》三十九篇,《书》十六篇之珍贵,单就其内容而言,与现传尚书多有不同,伏生所传,难道就不存在错漏之处?学术之道,贵在求真,而非盲目崇古。”
二人你来我往,言辞犀利,大殿内的气氛一时变得紧张而热烈。大多数人,马宫、刘向、孔光等,均倾向于支持师丹的观点,认为伏生所传的尚书历经时间考验,更值得信赖。
刘歆的坚持,在他们看来,想要推翻的现在尚书成果,动摇到儒家的根基。
王莽见状,刘歆虽有才学,但今日之举,若任由事态发展,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王莽缓缓起身,轻声说道:“子骏见解,确有其独到之处。孔壁之书与伏生所传尚书,各有千秋,今日之辩,无需过于执着。”
刘歆神色稍缓,深知王莽此言,既是对自己的解围,随后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再言语。
师丹也知适可而止,便也坐下,不再追究。
刘欣见辩论告一段落,便开口说道:“今日之经筵,实为难得,诸位各抒己见,本宫以为,学问之道,贵在争鸣。孔壁之书与伏生所传尚书之争,不妨并存共赏。
此言一出,大殿内一片哗然,廷臣们纷纷点头称是。刘欣的这番话,既体现了胸襟与气度,又彰显了对学术自由的尊重与鼓励。
太阳渐渐西斜,大殿内的光线也变得柔和起来,经筵终于接近尾声,刘欣宣布散场,廷臣们纷纷起身告退。
王莽走在最后,刘欣叫住了他。
刘欣面露忧郁,眉宇间透露出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霾,“老师,近来学生因为一件事而烦恼。”
王莽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从容。“殿下,臣已略知一二。您是不是在为上次加冠大典之上的日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