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出自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平日里都是在前殿朝会,而刘骜今天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朝会定在这里。
翟方进,王根带领着大臣们手持笏板紧贴胸前,白袜轻踏在光洁地面上,发出细微却整齐的声响,宛如晨钟暮鼓,回响在殿内。
虽然承明殿挺大的,但今天的大臣到来十分多,长安内大小官员,排得上名次的差不多到齐了,显得拥挤,每个人坐的距离很短。原本宽敞的殿内此时,被挤成了一个狭小的空间。
陛下驾到!”一声清脆的传报声打破了短暂的沉寂,众臣纷纷起身,不敢有丝毫怠慢。
刘骜扫过人头攒动,大臣们的衣袂相互摩挲,发出细微的声响,难免有些许不便,有人不小心碰到了邻座的肩膀,然而这些细碎的声音很快就被一片寂静所淹没。
“朕今日将朝会移至承明殿,自有深意。”刘骜声音并不高,却足以让每一位大臣听得清楚。停顿片刻,目光落在翟方进和王根身上,“你们二位以为如何?”
翟方进和王根对视一眼,上前一步,躬身作揖:“陛下圣明。臣等以为,此举必有深远考量。
两个人已然提前被刘骜通知,知道接下来的朝会有干什么。
大殿内一片静默。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怀心思,承明殿内的拥挤使得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近,也让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都被放大。
刘骜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情,随即看向挤满人的角落:,何卿,请上前说话吧。
何武一步一步迈上前来,站在殿中央,声音洪亮而清晰:“臣以为,今朝堂之上,丞相与将军之权势过盛,已然威胁到了朝廷的稳定。君臣之道,贵在平衡。若君主之权被架空,国之根本动摇,百姓何以安居乐业?。
刘骜微微点头,示意继续说下去。
何武从袖中取出一卷奏书,双手呈递上前:“臣为此事日夜忧心,特拟此奏书,骠骑大将军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两者与丞相平起平坐,合称“三公”,改刺史为州牧,以及其中三公馆一些地方政令详细,请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