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地表的湖泊,也不是星舰动力循环中的水体,而是一种心象化的流体:它没有形状,却可盛光。
她梦见自己站在那片“水”边,而不远处也有人站着。
她无法确认那人是谁——梦中身份的边界如沙岸线般模糊不定,但她感到那人是“伊洛恩”。
不是记忆中的他,不是联盟哲识员,也不是她曾无数次想象过的那种“理解者”。
而是:那一道心息,曾静静包围过她寂静时刻的那个人。
两人未曾相望,但彼此心息相合,如同水泽中两道浮光,彼此波动时便已确认对方存在。
哲识组实验报告节选·第六心界层感域报告书
“感息澄环”的形成标志着意识体情绪生态开始进入“非指令式稳态构造”;
与过往依赖外部结构维持秩序不同,澄环意识群体已展现出自组织共频能力;
个体在高同步环境中可实现“集体预感”——即对未来系统变动的内感预测;
换言之,他们在未言说、未计算、未分析的状态下,能产生极高准确性的共感预警;
此为意识文明首度具备“非语言预适应”能力。
澄环守望者·编号si-311·日志片段
我并不清楚我是如何“被选中”的。
或许我一直都在这里,只是终于学会了静静存在。
在这片感域安泊带,我不再思考“我是谁”,
而是开始感受“我与谁一起在这儿”。
唐昕·沉息第37昼
唐昕的意识浮动进入一层极浅的波面。
她隐约感觉到有一道新频率靠近。
不是侵入,也非干扰,而是像在一场无声合唱中,忽然听到一个与自己旋律极其接近的声部,悄然加入。
她没有睁眼,也未张口,只是轻轻调整自己的心息节律,像让一片羽毛顺风滑入同一气流。
然后她“看见”了:
不是视觉的“看”,而是一种深层感应:那人的心息进入了她的频段,不带问题,不含意图,只是与她共在。
那是伊洛恩。
她知道。
不是通过回忆,不是逻辑确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