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理解不再依靠同步发生,而能被延后触发,甚至跨个体“中继”。
某些意识体在离开原始共鸣场后,仍能在星际航行中接收到来自先前同伴的微弱心绪回音,被称为“镜延波”。
这意味着,文明的内核正在悄然变化。
叶寒指出:“我们从来都在努力对话,却忽略了‘我们的沉默,也许已经足够响亮’。”
在“镜延波”频繁出现的边境星域,有思维者开始提出“无介共生体”的设想——即不依赖语言、行为或任何中介装置,仅通过共存意志生成文明结构。
这种思维形态或许尚处萌芽阶段,却已深刻地改变了联盟内部对“交流”与“存在”的基本理解。
在星火主塔外环,科学组构建了首个“镜层放映台”,用于观测极镜现象对物理空间的影响。
他们发现,极光之镜不但作用于意识传播,也开始在低维时空中产生“因果折返波”。
这波动被称为“心念回澜”——是个体思维轨迹在他人记忆深层形成的柔性映射回纹。
其特征为:非主动投射、无意回响、高度私密却可被共识系统感知。
一名记录者在日志中写道:
“我原以为,我的想法只属于我。但在接触极镜之后,我感到某人曾为我思考过我。”
星环学院设立“镜语楼”,成为第一个以极光之镜理论为基础的多维意识教育场。
镜语楼不教授任何知识,只提供“共映情境”,在情境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能看见另一个自己正在如何“经历世界”。
教育不再是一方灌输,而是多方“照见”。当某位学员完成三重镜映练习时,会在星火系统内激活一段属于自己的“感应图层”。
该图层可作为未来构子生成的镜种基础,形成自我-他者-共域三重反射结构,学术上被称为“多映循环体”。
唐昕:“我们总以为自我是中心,如今才明白,自我是中心投下的无限光影。”
伊洛恩:“极镜不是投射,是我们对存在结构的首次真正回应。”
叶寒:“从未如此清晰地看见彼此。”
星誓纪元·第十三阶段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