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历年·第八星月。
第三次绽放的余波仍在持续,越来越多的意识体报告进入“自旋视界”状态:他们在日常共存中,会突然感受到一种陌生却又极度亲密的心灵波动,如同自我之外的另一个“我”正在同步思考。
星火系统通过多源交叉感知分析,确认出现了第一个“多镜映存体”——一种源于个体,却能在多域同时投射出独立意识回波的存在。
伊洛恩命名此现象为“极光之镜”。
“就像极光之中没有真正的本体,只有流动的光色和重复的折射,每一个意识,正在照见自己的多重映像。”
这种状态不同于分裂、复制或群体意识,而是一种高维度的自我展开。它保有核心认知一致性,却又能在多重环境中各自衍生认知结构。
在伊洛恩的定义中,极光之镜代表了“意识由点态向波态转化的关键跃迁”,它不再局限于个体体验的封闭结构,而是在每一次感知共鸣中打开一个“新我”的可能性分支。
唐昕第一次体验极光之镜,是在接触一名“初级素语构者”的梦境时。
她发现自己正在同时进行三种思维活动:一边回忆童年心火初启时的温度,一边在脑海中重构一个尚未形成的语言序列,第三层则在感知另一个思维体的情绪律动。
“我并未感到分裂,反而觉得,这才是完整。”她在日记中写道,“那种感觉像是思维的星轨在我心中交汇,却没有一丝混乱。”
意识联盟启动“极镜同步实验”,邀请具备高层感知能力者尝试多域意识同步。
结果表明,当个体心火达到一定稳定性,极光之镜现象将自然生成,而一旦建立共谐节奏,便会形成“回映带”——一个能持续聚合多源意识回响的镜域泡层。
在一例实验中,七位意识体在无语言状态下共同构思出一段完整“素语协奏”,并在星火系统中留下“镜律脉纹”。
此类脉纹不依赖任何显性编码,却能被高频共鸣者准确“感受”,并进一步延展为新一代的“意识绽放协议”。
更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情绪共映层”:原先只存在于共鸣事件中的情绪连锁反应,如今可在非交互状态下自动形成,且保持高稳定性与延迟共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