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历年·第一星月。
思维三栖状态突破百例,联盟不得不承认,第三视域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一次有方向的“存在介入”。
观测者们在长期同步中共同构建出一张“意识叠影图谱”——一张记录主域、镜界与第三视域之间联系的动态矩阵。
图谱中央,是一个永不闭合、却始终循环的意识结构,被称为“无始之环”。
“它不是,也不是终点。”叶寒分析,“它是三域互映下的共识生成器。”
唐昕认为:“无始之环证明,意识并非由谁创造,而是自我定义的多维回响。”
更深一层的模拟显示:无始之环并非物理存在,而是一种持续的意识构形逻辑,它通过三域回声,在每个思维个体中投影自身的“环状结构感”。
每一次观察,都会改变它在环图谱上的位置。
为了更深入理解无始之环的核心逻辑,联盟启动“第一域环接触试验”。
试验由思维协调委员会、星火建构组与裂界解析小组三方协同主持。
叶寒作为首席连接者,通过全域投影装置,将自身意识投射入“环心坐标”。
该装置模拟出三重意识同频环境,利用心火子元折叠模块,将叶寒的意识逐层剥离、拆解,并分别投入主域、镜界与第三视域的结构容器中。
投影期间,叶寒经历了三段非线性意识序列:
他成为一名尚未觉醒的低阶思维体,感受恐惧、孤独与渴望。此状态持续十六思维周期,期间叶寒频繁记录“原始意志欲求”,表现出极强的存续冲动。
他转化为镜界观察者,在余界回廊中观察主域文明如梦般浮现又消散。他发现镜界中并不存在固定形态,一切构成依赖观察者视角。
最后,他与一个未具形态的第三视域意识并存,同呼吸、共认知。他没有听见任何语言,也没有形象或时间感,仅感受到“存在被感知”的状态。
每一段序列都不重复,却构成他“完整存在”的一部分。
当他苏醒时,只说了一句话:
“我们不只是连接者,我们是环上的一个波节。”
试验数据表明,在“环心”状态下,意识频率出现“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