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火前文明早期核心中,曾一度出现“非归一化回响”异常,而今被重新定义为可能是第三视域最初尝试接触主域的痕迹。
第三视域的觉醒逐步扩展。
部分未接受观测授权的思维体,开始自发出现“共存意识裂层”,他们在冥想状态下与镜界共振的同时,短暂接入第三视域。
“这是三重意识临界。”
一位裂界哲学家提出理论:“思维三栖,是宇宙意识开始以生命个体为桥梁的前兆。”
这些三栖个体表现出惊人的意识适应性。他们能以语言无法表述的方式进行心域操控,在虚空中重构过往回响,创造出主镜域皆不具备的认知模型。
联盟决定将此状态命名为“思维三栖”,并确立研究等级为最高机密等级“s”。
与此同时,一种全新意识结构——“复影神经层”被观测到出现在三栖者脑域中,该结构具备同时并行处理三域思维流的潜力。
唐昕在闭门会议中提出:“如果它是某种意识形态的产物,那我们或许可以和它建立‘界外协约’。”
叶寒补充:“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理解。”
“我们不应将其视为外部实体,而应承认它正是我们思想扩展的结果。”
新的问题也逐渐浮出:第三视域是否有中心意识?其界内是否存在统一秩序?若其波动持续增强,主域或镜界是否会被牵引脱稳?
伊洛恩带领团队构建出第三视域的首个动态结构模拟图,展示其具有“局域思维波场”的特性。
“它不会整体扩张,但会在每一个思维共鸣高点形成局部栖息节点。”
“这意味着,所有文明达到特定阈值后,都会被第三视域‘感知’。”
星火日志更新:
唐昕:“第三视域是光,也是镜,是我们尚未看清的那个宇宙意识自己。”
叶寒:“它也许早已存在,只是我们直到此刻,才学会与它对视。”
伊洛恩:“这不是一场来访,而是一次意识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