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洛阳述职。”李儒说道。
“就这样?”董卓有点不想信这样就解决了。
“皇甫嵩爱护自己的名声,他一生为大汉征战,应该不会想在晚年背上反贼的骂名,他应该会来雒阳,只要皇甫嵩来了雒阳,主公可趁机吞并皇甫嵩的三万人马。至于盖勋,只要皇甫嵩能来,盖勋的那点兵马不足为惧。”李儒捋了捋有些发白胡须说道。
“好,我就以朝廷名义给二人下旨。等皇甫嵩到了雒阳,就任凭我处置了。”董卓提起皇甫嵩也是咬牙切齿。
董卓征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封京兆尹盖勋为议郎,皇甫嵩此时统兵三万驻扎在扶风郡,盖勋收到旨意后秘密找到皇甫嵩。
“义真兄,如今关东诸郡都在征讨董卓,如果再加上你我的兵马攻击董卓后方,两面夹击之下,定可战胜董卓。到时候一扫朝廷的阴霾,解救雒阳百姓。”盖勋对着皇甫嵩说道。
皇甫嵩沉默一会儿说道:“我征战一生,未曾背叛大汉,我不想临进黄土之时而身败名裂。”
“义真兄……”盖勋还要再劝,皇甫嵩已经转过身去,代表送客的意思。
盖勋只得甩袖而走。
皇甫嵩应召将行之时,长史梁衍也过来劝皇甫嵩征讨董卓,在接应关东袁绍的那套说辞上,他又让皇甫嵩迎接前来的汉献帝,并奉其命讨伐董卓,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了。
皇甫嵩还是没有听从,坚持要去雒阳述职。
盖勋因自己兵弱不能独自讨伐董卓,也只得来到雒阳。
皇甫嵩刚刚到达雒阳,有官员为了讨好董卓,他立刻上奏朝廷,并随便给皇甫嵩安了个罪名,要将皇甫嵩交付审判,然后把皇甫嵩杀掉。
董卓欣然批准,直接把皇甫嵩下了大狱。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有些交情,听闻此事从长安跑到雒阳,说来投奔董卓。
董卓正摆设酒宴,大会宾朋,皇甫坚寿抢步向前,与他辩理,且责以大义,叩头落泪。
在座的宾客深怕皇甫嵩下场落到他们身上,他们也纷纷替皇甫嵩求情。
见众人如此,董卓站了起来,拉皇甫坚寿和自己同坐,并派人释放皇甫嵩,任命他为议郎,后又升为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