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的话更贵。”
电报汇款又添加了一笔基础手续费,这八万块钱走电汇,手续费得将近一千块。
孟东梅去云南那边弄烟的时候,还挺喜欢汇款的。
她一个人带那么多钱不安全。
但沈穗这情况又不一样。
沈穗对汇款这块真没那么熟悉,也不敢保证何锦秋怎么想的,“那我到时候问问他们,就是麻烦孟姐你这些天要跟我一起耗着。”
孟东梅对此倒是无所谓。
她闲着无聊看前些天淘来的武侠小说。
沈穗看报纸,毕竟商机源于政策,而看报无疑是了解政策的最佳路径。
这会儿沈穗还真看到了一个商机。
省里响应教育部号召,提倡各地市办夜大。
早几年恢复高考,但能通过高考上大学的实在是少。
很多高中毕业生落榜了。
但国家又给了机会,去念夜大吧。
在职人员有着高中毕业程度的,可以去念夜大。
只要拿到夜大的毕业证,将来评职称什么的,享受着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同等待遇。
沈穗对这类消息不算特别了解。
她过去几年不怎么看书看报。
孟东梅倒是知道些消息,“是有这么回事,听说去年首都那边就已经招了一批,不过省里这文件也真有意思,首都多少高校呀,咱们省里才多少个大学,更别提下面地市了。”
晏城一共俩学校。
一个农学院,一个师范学院。
俩都是大专。
“总不能说,咱去这师范学院念了书,回头能去当老师?”孟东梅说的自己都笑了。
她现在也是老师呀。
沈穗倒是没想去当老师什么的,过几年那都是停薪留职纷纷下海。
铁饭碗固然好,但哪有挣钱香呢?
一个人挣钱是有点眼馋,觉得人是运气。
可身边一群人都在挣钱,那没几个人能再坐得住。
要不再说下海潮呢。
当然是人多了才能形成潮流。
未来的下海潮和现在的沈穗无关,她看中的是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