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一圈众人,朗声道:“我受陛下知遇、提携之恩,非常之时,我有一言不吐不快。”
和他想来不合的崔敦礼,立刻站了出来,出言道:“我们所议之事,关乎天下兴亡,哪里轮的到你个小小四品官员多嘴。”
马周则一丝退让之色没有,神色如常道:“崔尚书也饱读圣贤之书,岂不闻,为士者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周虽微末,既立于朝堂,自当尽言官之责,岂能因位卑而缄口?”
崔敦礼出生世家,饱读诗书,嘴皮子自然不差,当即就要出言继续反驳。
原本一副事不关己模样的,李孝恭突然站了出来。
他原本潇洒不羁的神色早已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肃穆凝重的面容。他眉宇间隐隐透出一股威严,配合其如山岳般的稳定气场,压迫感十足。
“马周,你想说什么,但说无妨!放心我大唐的朝堂之上,还没人敢不让你说话。”说着扫视了一圈众人。
同时,李道宗、宇文士及等宗室都缓步站到了他的身后,而后右卫将军薛万彻也缓步站到他身后。
同时一直低头装隐形人的李靖,也抬头看了其一眼。
这架势很明白了,李孝恭说的就等于他们说的。
马周见状拱手道:“多谢郡王。”说完转头看向众人:“我意,如今翼国公、鄂国公率军在外,如此朝廷应该立刻安排新的京兆府尹和金吾卫大将军,以固城中治安。”
“同时应让薛万彻交出禁军指挥权,交于三公和李郡王共掌。”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不少人都露出赞同之色。
马周这安排,非常符合现在局势,说一千道一万,军权还是最能左右局势的,如果将禁军、京兆府、金吾卫权力分散在几个派系手中。
那无论如何,局势都不会太过混乱。
李孝恭不由面露赞赏之色,这才是真正为朝局考虑的大臣。
“周易中说‘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你马宾王没愧对你的名字,果然有辅佐君王之才。”
“本王决定,就按马周所说。”说完看向众人:“中书省立刻拟旨,然后由本王和三公共同批答!”
他话音不容置疑,而且众人无论功劳、威望也都质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