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雪花一般落在了皇帝案上,就盼着皇帝能迫于压力叫停容凝过于凌厉的手段。
到了这个时候,容凝才真正理解为什么刑部的人,在朱郡守一人抗下所有罪名后,就不愿意深究案子。
因为这个案子经不起一点的深究,但凡动真格,官场格局必然产生变化,他们也可能会变成官场上人人排挤的对象。
在利益纠葛复杂的世界,变成这个样子,对他们没有一丝好处。
那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点到为止。
可皇帝让容凝接手这个案子,是一步出其不意的棋,他们没有防备,容凝又攻势猛烈,他们很多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打了个措手不及。
容凝给了皇帝一个非常满意的结果,怎么可能因为朝臣几句不痛不痒的弹劾就让容凝停手。
到了这时,他们才真正确定,他们的陛下是真要动真格了。
容凝在前面冲,打掉一批又一批的人,皇帝和太子在后面跟,在空缺的重要位置,补上自己培养已久的人。
现在新政之所以推行困难,是因为阻力大,而阻力来自于哪里?
当然是来自于不是和皇帝一条心的朝臣,他说一句,底下的人八百个心思和你对着干,各大官员嘴上应得干脆,可做起事来拖拖拉拉,甚至想办法搪塞过去,那新政怎么可能推行得下去?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是上位者一声令下就能让事情做得圆满,而是要看底下人怎么执行。
底下人心里有别的主子,别的顾虑,不把上位者的需求放第一位,阳奉阴违,那你在上面指点再多江山也没啥卵用。
这次刑部审朱氏和北地的案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现在好了,容凝这种不和朝臣有利益纠葛,没啥顾虑,一心做事的,又有皇帝撑着,谁也没办法抗住她的雷霆手段。
所以打掉的人一波接一波,又换了一波又一波的新人上来,朝堂上下,有种既紧张又欣欣向荣的感觉。
等过了二十日时,该动的人已经动得差不多,虽然没动到丞相府,但丞相府也像一根枝丫稀疏,根系虚弱的大树,撑不了多久。
但终归还是需要致命一击。
自接手了这个案子,容凝就极少回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