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又睡了过去。
清明后,天气回暖,湿润的泥土里嫩芽纷纷探出头,阡陌纵横的田埂上野草有半腿高。
水田里的秧苗到了移栽的时候,旱地里的麦苗也得追肥,山林地里,到处都是人们的脚步与欢笑,都在为新一年的春耕而努力。
孙冯两家的水田已育好了苗,不巧的是,孙老嬷染了风寒,便请了陈展帮忙插秧,他家只有一亩水田,插起秧苗来也极快。
冯家的地同孙家的紧挨着,都是肥力不甚好的下等田。
陈展、冯冬青、叶水儿三人去插秧,李朔月留着照顾孙老嬷和两个小娃娃,晌午做了饭也得给地里忙碌的三人送去。
这几日得吃些好的,才有力气干活,李朔月蒸了干米饭,摘了些嫩蒜苗,同腊肉一道炒了,又将香椿苗焯水,打了几个鸡蛋,一并翻炒,最后又蒸了些白面馒头,熬煮了绿豆汤,几人的饭食足足装了两个篮子呢。
先照顾家里一老两小吃完,李朔月提上饭篮子,木哥儿抱上装绿豆汤的陶罐,两人一道往地里去。
路上不少哥儿姑娘都去送饭,全都步履匆匆,鲜少有说笑的时候。
木哥儿人小,抱着陶罐费劲,刚走到田埂边就一屁股坐下来,“哼哧哼哧”地喘气。
“累了吧?小嬷给你擦擦。”
李朔月笑了下,从怀里掏出手帕,给木哥儿擦了脸颊。
“谢谢小嬷。”木哥儿趴在李朔月怀里歇了会,便很有精气地站起来,双手圈成个圈,中气十足地喊:“阿叔阿嬷,吃饭啦吃饭啦!”
这尖锐的声音震得李朔月耳朵疼,他急忙道:“好了好了,快别喊了,当心嗓子。”
“来喝口水。”
不多时,三道身影出现在二人面前,李朔月拿热帕子给他们净手,木哥儿则挨个给倒绿豆汤,一大一小都忙碌起来。
冯冬青笑了笑,“今日热得很,就想喝些凉快的,这绿豆汤再好不过。”
木哥儿嘿嘿笑起来,挺直腰板:“可好喝了,月阿嬷还放了糖与薄荷,又甜又凉快呢。”
叶水儿也笑,坐到李朔月身侧慢吞吞喝。
李朔月把菜摆好后,亲自端了碗干米饭送到陈展手里:“快吃快吃,还热乎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