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办年货的街巷,价格实惠种类齐全。
一踏进巷子,果香与油香便扑面而来,左手三家卖果脯蜜饯,右手四家则是卖炸货卤味,都在店铺前摆了摊,小二使劲吆喝。
“瞧一瞧看一看,糖冬瓜糖莲藕一样不缺,糖麻花生仁糖酥酥脆脆……”
“刚出炉的烧鸡,卢氏烧鸡,用料扎实,都是上等的好……”
果脯颜色花花绿绿,有大有小,散发出阵阵酸甜的果香,闻着就让人口齿生津;炸鸡卤味香气扑鼻,烤鸡表面酥黄油亮,勾的人连道都走不动。
街上人群拥挤,每家铺子前都围着十来个讨价买货的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李朔月看得应接不暇,这条巷子一眼看不过去,都是些买年货的人。
两个小一点正是爱吃的年纪,平日又都乖巧,想吃什么大人没有不应的。孙老嬷称了半斤花生糖,叶水儿买了三两糖冬瓜,李朔月给买了两串糖葫芦,木哥儿与兰姐儿吃得腮帮子鼓鼓,大眼睛还围着各个食摊子打转呢。
“先称几两甜甜嘴,回来再买这些,咱们先把其他的买齐全了。”孙老嬷拉着几人往人群里挤,“这会来的人不多,咱们能挑,过了晌午,就只能捡人家剩下的。”
十里八村的人都来逛大集,这集市能不热闹嘛?
光是卖对联、桃符的就有十几家,依次看过去,看得人眼花缭乱;卖炒花生炒板栗的摊子更是连挤都挤不进去,更别说看一眼板栗花生成色如何。
李朔月紧紧拉着木哥儿的手,生怕把人弄丢了。
孙老嬷是砍价看货的老手,东西都是三家一起买,砍起价格来更是得心应手。
“这三幅对联多少钱?”
“中间的这幅用的是好纸,比寻常的贵二十文,一共是八十文,你若是都要,只给七十五文。”
“嚯,什么纸竟然要贵二十文?人家书坊里一刀纸才几个钱?哪有这样做生意的。”
“真不贵……”
……
“这炒花生给我来十斤。”
“哎,您来得不巧,这种花生只剩下八斤。”
“那换成这种,我看这个花生仁颗粒大,也香着呢。”
“哎哟,这可不成,这花生一斤得三十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