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走近之后,却发现羽哥儿正在教囡囡一些东西。
她也没有出声,就在旁边听着,可越听越是心惊。
“羽哥儿,你这是在教囡囡什么?”
姜婉儿轻声询问。
谭羽抬头看了看她,回应道:“是老师传授我的启蒙篇章,名曰百家姓。”
“百家姓?”
姜婉儿年幼之时接受的可是国子监大儒的启蒙。
即便如今过去了那么多年,她也始终记得学习过的那些启蒙篇章。
那时她还太小,只感觉那些篇章晦涩难懂,学起来很是费力。
尽管那些大儒不敢苛责她,但难免也会严厉一些,可是让她因此哭过好几次。
刚刚在旁边听了许久,这羽哥儿教给囡囡的百家姓通俗易懂,可她却从未听闻过还有这样的启蒙篇章。
若是她当初也能以此启蒙,想必绝不会留下这些不好记忆。
“羽哥儿,这百姓家乃是你老师所作?”
姜婉儿好奇的问着。
谭羽却是摇摇头,“不是,老师说这是他曾经在古籍上见到的。”
闻言,姜婉儿沉默片刻,转而又问道:“那除了这百家姓,你老师可还教过你其他启蒙篇章?”
“有,还有一篇名曰弟子规,也是老师从古籍上看到的。”
弟子规?
这又是一篇姜婉儿从未听闻过的启蒙篇章。
她自认达不到学富五车,但自小到大深居宫中,闲暇时也只能看书来打发时间。
若古籍中真有这般启蒙诗篇,她怎会不知道!
为了防止意外,姜婉儿以考校之名,让谭羽将完整的百家姓和弟子规全都背了一遍。
听完之后,姜婉儿更是确信,若这两篇启蒙篇章真的出自古籍,恐怕早就传遍世间!
换句话说,只有一个可能。
那便是这两篇启蒙篇章,乃是出自萧公子之手,只是他不愿理会那些世俗之名,所以言说出自古籍。
“原来萧公子的才学不仅仅局限于作诗。”
“甚至连这启蒙篇章也是信手拈来。”
“要知道,多少孩童正是因为启蒙篇章晦涩难懂,才放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