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父,乃是清末众多留洋学童之一。在前二十年的岁月里,他一心扑在求学问道之上,孜孜不倦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然而,随后的三十年时光,他却陷入了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之中。
每日里,他除了大肆谩骂国家局势以及军人战争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其他作为。他从未思考过如何运用自己毕生所学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挂在嘴边最频繁的一句话便是:
“偌大的中国难道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仿佛整个世界都亏欠于他一般。
在他眼中,所有问题的根源皆在于执政者的愚昧无知与军队的软弱无能。他总是一味地指责他人,却未曾想过要将自身的满腹才华展现于世。但人生无常,一次历经生死的特殊经历,悄然改变了他的心境。
这种转变不仅仅体现在他对待儿子孟烦了时变得更为宽容大度,更是源自内心深处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此时此刻,他迫切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积累多年的学识,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反过来说,其实亦不无道理。严格来讲,孟烦了与其父亲在本质上属于同一类人——他们都曾心怀理想,拥有出众的才能,只是一直缺乏一个合适的契机去唤醒沉睡在心底的那份激情与担当。而今,随着孟父心境的变化,或许那个关键的契机已然临近……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孟烦了突然再次开口说道:
“爹,有件事情我想告诉您,其实……我成家了!”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安静的房间里却显得格外清晰。
听到这句话,原本靠在床上闭目养神的孟父猛地睁开眼睛,满脸惊愕地看向孟烦了,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有些吃力地开口问道:
“那……那文黛呢?我当初可是亲自为你指腹为婚的啊!她可是你陈世伯家的二千金,民国十年的时候,咱们两家就给你们定下了娃娃亲!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说你把这件事情给忘了吗?”
面对父亲的质问,孟烦了深吸一口气,缓缓解释道:
“爹,如今这世道混乱不堪,大家都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您口中所说的那位原儿媳文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