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庆:皇子的截胡人生 > 第42章 你们想干什么?(3/5)
并不言语,继续往下读: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范若若忽然欢喜地道:“我知道了,三殿下并不是嘲讽家兄,而是呼应哥哥诗中的意境!看这下半阙,‘如今尝遍世间的哀愁后,想诉又止,只是说道秋天多么清凉宜人’,这与哥哥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岂不是相映成趣吗?”

    原来三殿下之意,在说明年少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忧愁,只会强求新辞;而经历了人生起伏才明白愁意。

    若是少年人容易多愁善感,便会话中有话地表示忧愁,却以“天气凉爽好一个秋”来掩盖。

    就像我哥哥写的《登高》,全篇不见一个“愁”字,却把千年的忧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仅一句“万里悲秋常作客”,已足以表达心中所有的愁绪!三殿下大概也在感叹,年轻如我哥却能有此心境,二人在文学造诣上确实惺惺相惜!

    “范若若言之有理!”她的一番言论让不少人点头认同。

    她讲的道理的确有道理。

    这词一诗彼此之间确实是相互对应的。

    更重要的是,三殿下的气度怎会专门写诗去讽刺对手?若是如此小肚鸡肠,他也就不配与范闲切磋诗词了!

    人们赞叹这场诗会上一日间三首佳作出自两位才子之手,并且首首能够相互印证,必然千古流传,未来必被无数文人津津乐道。

    然而郭宝坤和贺宗纬却不这么想。

    他们本想目睹三殿下和范闲激烈的斗诗场面,不是这种温和的互动。

    “范若若,这只是你单方面的说法吧,三殿下不会这么宽容。”郭宝坤立刻反问道,“他肯定在嘲讽范闲。

    范闲春风得意的样子怎能懂得什么千古忧愁呢?再说,我看他的诗多半是从别处抄袭的!”

    “对,我也这样觉得!”贺宗纬紧随其后附和道。

    不少随声应合者加入,站在郭宝坤一方。

    不过支持范若若的人也有许多,于是两边立即争辩了起来,各自执拗己见,整个场面瞬间像菜市场一般吵闹。

    正在此时,李宏成出面主持局势:“各位安静,请安静下来!今日我们是为了斗诗而聚,勿谈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