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女儿这里借点救命粮回去。
但问题是,贾家也过得不容易。
当初为了保留村里的地分粮,秦淮茹和贾张氏都没有把自己的农村户口转到城市这边过来,等五八年公社化之后,从村里分不到粮之后,城市户口的政策已经收紧,秦淮茹和贾张氏再想把农村户口转到城市户口,已经没有办法了。
根据国家规定的户口政策,孩子的户口是随母亲的,所以整个贾家就贾东旭一个人是城市户口,粮本上就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
没有粮食定量,村里又分不到粮,贾家的日子一下子变得难过了起来。
靠着在黑市淘换粮食,倒也不成什么问题,但偏偏灾荒随之而来。
黑市里的粮价高涨,粮票更是一票难求,一度上涨到近乎天价。
要不是有易中海和傻柱帮衬,恐怕贾家也将面临断粮的危机,偏偏这个阶段秦父找过来,自然空手而归。
秦父也知道自己女儿不容易,他借粮是用来救命的啊!
如果不是实在撑不下去了,快到要饿死的地步,他也不至于求上门。
贾家虽然困难,但也还没到断粮的地步,包括自己的女儿在内,哪怕一顿的口粮也不愿意借他。
这一下子就让秦父寒心了。
铩羽而归的秦父回来后,并没有张扬这件事情,毕竟这种事说出去丢人。
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秦父去城里找女儿借粮的事情早就被传了出去,大家纷纷羡慕不已。
借没借到粮,秦父一回来,大家就猜出来了。
等来的结果让人愕然。
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同情不已,纷纷大骂秦淮茹不孝。
尽管最后,靠着啃树皮和村里人相互帮衬,秦父一家挺了过来,但原本让人羡慕的老秦家,也因此成了一个笑话。
曾经嫁到城里的女儿又让他多引以为荣,就有多打脸。
灾荒那几年,老秦家和秦淮茹这个女儿也几乎断了往来。
秦父秦母没再去城里找过秦淮茹这个女儿,秦淮茹倒是托人捎了几次口信,却再没回过娘家。
直到去年,秦淮茹大着肚子回到娘家一番哭诉,秦父秦母才知道自家姑爷没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