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关于王浩的安排已经下来了。
明面上王浩依旧是轧钢厂的工人,不过考虑到宣传科比较扎眼,在李怀德的据理力争下,又征得了王浩的同意后,直接从宣传科调到了后勤处,并且给他转了个正,工资也跟着往上提了提。
说是管仓库,实际上什么都不用做,直接把仓库旁边的那个小房间安排给他,让他当工作间。
对于这样的安排,王浩表示十分满意。
后勤处直接就是李怀德主管的地盘,王浩也不用费劲吧啦重新跟领导打好关系。
至于原来的宣传科,王浩下的功夫也没白费。
虽然以后不在宣传科了,但曾经的领导和同事关系还在,要有什么风吹草动,随时能在第一时间掌握。
相当于提前投资了一波。
至于中科院那边,因为是秘密入职的缘故,再加上他的年纪太小,在王浩的主动请求下,没有给他安排具体的工作内容,反而给了他很大的自由度和特权。
院里头的保密资料他大多都可以看,而且平时除了给文老濮老他们打打下手,还能向其他大佬请教问题,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坐在休息间喝茶看报都行。
比起来工作,王浩更像是来这里学习的。
因为王浩之前搞出超越时代的电机装置,所以很多人都知道他,也对他相当包容,颇有种把他当成下一代接棒人培养的意思。
毕竟王浩还年轻,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不论是轧钢厂,还是中科院,都不用王浩每天过去,心情好想去哪边都可以。
当然中科院的大佬一找他,他也不好推脱。
这两天的时间,王浩几乎一直泡在中科院,陪着文老他们研究升级之前的电机装置,抽空还把八音盒的设计图纸改了一下,把里面的电机设置换成当下已经有的技术。
本来这个是交给中科院的,结果王浩到了中科院,又到了他的手里,颇有种打工人的宿命感。
不过王浩都已经这么自由轻松了,还领着双份工资,干点活还是有必要的。
把改好的设计图纸检查一遍,搞了两个样品出来,王浩直接交给文老过目。
其实这种小设计,让文老这种级别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