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三期六班的杨立青和范希亮。
范希亮最起码也能指挥军一级,杨立青更是能指挥纵队作战,甚至可以主管一个野战军的弹药生产,还能搞谍报工作……这俩人到来之后,自己瞬间多出两个得力臂膀啊。
此次北上,李荣决定调遣独立骑兵第3旅、第5旅,外加骑兵第3支队,第4支队一起北上作战。
如此一来,这就是4个骑兵旅了。
再加上李云龙的第11旅主力,以及朗先坡重新组建的一个105榴弹炮旅。
一共6个旅,46万人,一起北上作战。
再征召2万人的草原牧民,充当民夫,携带6万匹驮马,最少2000辆马车保障物资弹药的供应,应该就可以了。
刚到的25吨大卡车,搭载62升6缸柴油机,最大马力80匹,但采用的是6x6的全越野地盘。
李荣觉得,这玩意儿可以作为我军第二款卡车来仿造。
全部给朗先坡的榴弹炮旅吧,这小子的榴弹炮旅一共6000人,几乎把新兵团的8000新兵给抽空了。
储备的炮兵更是全部到他那里去了。
除了要保障48门105毫米榴弹炮之外,还配备了24门75毫米山炮,除此之外,他的炮旅还下辖一个2000人的汽车辎重团,装载的,可都是全军的炮弹。
和北熊人作战,必须从火力上压垮他们。
本来李荣是想让范希亮留下来出任独立旅山炮3团的团长。
可他想着这家伙初来乍到,一下子身居高位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
杨立青被他任命为此次北上作战的前敌参谋长,回来之后,就可以顺势组建一个步兵旅了。
范希亮的话……
李荣犹豫了一下,还是让他出任旅参谋长吧,就到李云龙那边去。
至于第11混成旅和2个骑兵支队抽走之后,草原省守备薄弱的问题,就调遣杨秀川的骑兵第4旅北上坐镇。
这是李荣的两大王牌骑兵旅之一,有杨秀川在,他会放心不少。
一a型坦克?
二战时期德械坦克的起源?
可这玩意儿和装甲车差不多啊。
乘员2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