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使抑郁症症状完全控制,但我们的药物依旧不能贸然停止。相较于其他疾病,抑郁症的治疗时间虽然并不短暂,但如果将时间参照物变成人的一生,尤其针对首发的抑郁症患者,科学坚持服药的这短短1-2年将会是获益终身。
~3岁是生命周期的关键期,但如何呵护0~3岁婴幼儿这一“最柔软的群体”健康成长,实现“幼有所育”,一直是年轻夫妻普遍面临的难题。
“现在喂养不当的孩子很多,大多数是喂养过多导致营养过剩。门诊中我就碰到过六七岁孩子因为营养过剩出现了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胰岛素异常的情况,像小涵这样营养不够的病例还是比较少见的。”王海燕表示,无论是营养不够还是营养过剩,都是养育人相关的喂养知识不足导致的。“如在孩子满6月龄添加辅食时,也要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在添加辅食时,首先引入的辅食应为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婴儿每天应吃7类辅食中的至少4类,4类中尽可能含肉类、蔬菜和谷薯类食物,辅食添加要及时、足够、安全、适当;要对孩子进行定期生长监测,保证健康生长。
在抚养孩子时,很多家长常常会问:“为啥同龄的孩子,人家会讲很多话,表达清晰,而我家的娃只会说几个词?”其实,这与在抚养过程中,有没有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有关。“很多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给孩子上早教课,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回应性照护就是其中一点。”
只会几个简单发音,语言能力远远落后于同龄孩子。“我们对3岁以下孩子进行语言评估时,往往从孩子对词语的理解、表达、认知玩耍和社交沟通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其中社交沟通在这四方面中占最重要的位置,“社交沟通时会表现出孩子对词语的理解、表达,也能促进孩子的认知,但现实中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对词语的理解和表达,往往忽略了后两者。”
询问小美家人对孩子的照护过程,发现小美没有绘本,“这在正常家庭中是很少见的。”她说,这能从侧面说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比较少,“所谓回应性照护,就是在对3岁以下孩子养育照护中,父母通过关注婴幼儿的表情、声音、动作和情绪等表现,理解儿童所发出的信号和表达的需求,及时给予恰当、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