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小冥王之神都辟雍院 > 第158章 伟明年级(2/3)
的观点。患者因先天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损伤脏腑,以致体内阴平阳秘的状态被破坏,气机失和,气血运行偏颇,痰瘀内结,从而成为中风病内在的发病基础。气行不畅则为气郁、气滞。

    血由气行,气不行则血滞为瘀,气逆则血乱。在此基础上,“若卒然情志相激,烦劳所伤,以致气机逆乱,升降失司,引触内伏之痰、瘀、火、滞,上壅清窍,闭阻经脉,故昏仆不知人,歪僻不遂诸风象由生”。风、火、痰、瘀互结为患,最终则会形成瘀血阻络或血溢脉外。可见,脏腑气机逆乱为中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气机逆乱当责之脾与肝

    脾与胃居中焦,中焦通上连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中风病之气机逆乱,首先表现为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患者腹满腹胀、大便数日不行,甚则呕吐、呃逆,口气臭秽,腑气不通。浊气不能下行,上壅清窍,而致头痛眩晕、烦乱昏迷。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是推动气血津液运行的重要部位。肝主升主动,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十分关键。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津液和调、经络通利,气滞、痰浊、瘀血、风、火无所形成,中风无从发作。

    总之,气机逆乱的形成要在肝脾,而中焦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为中风病发病之根本。

    调畅气机为治疗中风病的根本大法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有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指出患者中风后气机能否迅速复常是决定病情转归的关键。因此,中医采用通腑泻浊、平肝潜阳、调气化痰、益气活血等治法调理脏腑气机,而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

    其一,畅枢机,验在通腑。只要患者有腑实证,甚至未见腑实证或腑实证不明显,就可加用通腑药。其目的在于调达气机,使邪有出路,中焦通畅,气血津液趋于平和,经脉渐通,防止病势发展、预防中风变证。初期的痰热腑实证,多用生大黄、枳实通腑泻热、畅利中焦、调畅气机。若痰减热消,瘀血阻络为主,则改用酒大黄,加强活血化瘀,缓缓通腑。如气虚腑气不通,则用补阳还五汤加炒枳实、火麻仁等。阴虚腑气不通,用生地黄、当归、桃仁等。阳虚腑气不通则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