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或者大汗淋漓,就可能是中暑了,此时就应当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到有阴凉且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给自己补充水分,比如饮用凉白开、冷盐水等。
如果是在户外工作,应当避开一天中的高温时段。不少老年人出于节俭的考虑,不开空调,家里温度过高,时间长了也可能患上热射病。厨师由于长时间处在高温且通风不良的厨房中工作,也应当及时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
■发现征兆要及时处理
脱离湿热环境,迅速将病人转移至通风处,就地平卧、解开衣扣,以利呼吸及散热,在凉爽的地方进行休息。
降温、饮水。迅速采取冰敷、冷水擦拭、冷水浸浴等体表降温措施,大量饮水会影响消化功能,应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服用药物等。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或在太阳穴处擦清凉油、风油精。若病人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病人的人中、合谷等穴位。
夏季炎热多雨,白纹伊蚊的密度也持续升高,登革热等蚊媒传播疾病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虽然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无登革热病例报告,但疾病发生潜在危险依然存在。下面,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登革热。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流行高峰在每年的7月至9月。登革热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的特点,目前无预防针和药物可以预防。
二、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
人被感染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经5~8天的潜伏期后发病,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出现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的“三痛症”以及面、颈、胸部潮红的“三红症”,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感染登革热后症状轻或无症状,但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
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居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