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原因,是因为这种密闭舱室设计引发的生态问题,那该怎么办?”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见机器人在运转的声音。李强望着窗外那片被人工光明切割出的星系模拟图,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太过专注于数据,而忽视了一个关键点——这些数据代表着什么?它预示着未来的农业生产模式可能面临怎样的挑战?
走出实验室后,李强来到了全息模拟室。房间里的每个座椅上都坐着一名科研人员,而在他们的脚下漂浮着无数个小型水晶片,这些是连接人体和虚拟世界的神经介质。
“这是一场星际农业大脑拓展项目。”说到这里,组长张博士总会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他的声音里有一种特殊的韵律,说话时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周围环境。“我们的目标是让人类在各种恶劣星球上培育生态系统,而不用亲手耕种。”
张博士的手指在全息投影中快速移动,调出当天的数据。李强注意到,每当提到“拓展”这个词时,他的表情都会变得特别温和。
“看这里,植物根系的神经冲动已经可以通过全息网路传输。”他说,“这种效率提升了400,但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在重组这些信号时,我们是否遗漏了一些关键的生理机制?”
李强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台,开始将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对照。两分钟后,他发现了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某个特定的波段中,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反复出现了短暂的下降。
“这应该是个干扰因素。”张博士说,“或许是舱室设计的问题。”
李强摇摇头:“按照你的说法,我们需要重新调试连接器,但问题可能不止在这里——我们的意识正在被算法一步步改造。”
他的话让张博士微微一怔,显然,这并不是预期的答案。
放下工作后,李强来到城市的夜晚。霓虹灯映照着大道上的广告牌上闪烁的文案:“星际农业,通往宇宙之门。”在这座高度再造的地球城,每个“通往”都暗藏玄机。
他走到一个小型咖啡馆,里面只有几个研究人员和工程师。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城市模型中的某一块面积正在进行拆除:那是今年第9个失明区。
李强的目光落在玻璃上显示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