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来对抗瑞丰的竞争。”
于是,商氏与阮氏的团队迅速行动起来。商氏的科研团队加班加点,研发更加先进的环保与智能化技术,力求应用到城南项目中;阮氏则充分利用本地人脉,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社区组织沟通,了解他们对项目的期望和需求,将这些因素融入到项目规划中。
然而,在合作应对瑞丰的过程中,商氏和阮氏团队之间也出现了一些磨合问题。由于两个团队的工作方式和企业文化不同,在沟通协作上出现了一些障碍。商氏团队注重效率和标准化流程,而阮氏团队则更强调灵活性和人际关系。这导致在一些决策和工作推进上,双方产生了分歧。
一次联合会议上,商氏的一位项目经理提出了一个加快项目进度的方案,但阮氏的对应负责人却认为这个方案过于激进,可能会忽略一些本地的实际情况。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商槿辰和阮逸轩见状,不得不出面协调。
商槿辰耐心地说:“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项目更好地应对瑞丰的竞争。我们应该相互理解,取长补短。商氏团队的方案有其合理性,能够提高效率,但阮氏团队对本地情况更为了解,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对方案进行优化。”
阮逸轩也附和道:“没错,我们是合作伙伴,要以项目的整体利益为重。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更要团结一心,共同克服困难。”
在商槿辰和阮逸轩的协调下,双方团队逐渐放下成见,开始相互学习和配合。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更加完善的应对方案,既兼顾了效率和创新性,又充分考虑了本地实际情况。
随着方案的逐步完善,商氏与阮氏再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他们也清楚,瑞丰绝非易与之辈,在接下来的招标过程中,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他们能否携手击败瑞丰,成功推进城南项目的合作,一切还是未知数,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